左元淮秉持著幸福企業的理念管理茂迪光電,時常舉辦各種活動,圖為「南科太陽能模型車親子體驗營」,讓茂迪員工親子能一同遊樂。圖/天下文化提供
《開創新能源時代:台灣太陽能教父左元淮的傳奇人生》,天下文化出版
圖/天下文化提供
文/葛斯柏
以往不被重視的茂迪是高科技奇葩,獨自撐起台灣太陽能產業的半邊天,握有台灣絕大多數的訂單,成為多年來唯一的市場龍頭。元淮證明了太陽能產業高獲利的可能性,可是這樣的情景在許多新興公司殺入戰局後,有了改變。
元淮創立公司時,一切都是他和團隊親自設計,組成生產線,絞盡腦汁地試產,最後才能量產,可是如今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已經標準化、普及化,投入三至四億台幣的資金,便可以購買完整的統包生產線,立即開工生產太陽能電池。台灣的太陽能市場由門可羅雀轉為萬人空巷的盛況,許多新公司竄起,姑且不論這些新公司是否具有跟茂迪一樣堅強的實力,買家依舊排排站,生產多少便能賣出多少,上市、上櫃後,股價無不一飛衝天。這段期間,台灣太陽能產業百分之五百至六百的平均投資報酬率,創造出許多太陽能新富股民。
十九個月的年終獎金
看到所熱愛的太陽能產業逐漸成氣候,元淮欣慰之餘,也時常提醒自己莫忘初衷,記得推廣再生能源的願景,以及對於公司全體員工的責任。
在第一次資源那麼充足後,元淮終於可以答謝一同造就公司的團隊,在二○○三年及二○○四年頒發高額的年終獎金,於二○○五年更驚人地給出高達十九個月的年終獎金,一名受寵若驚的同仁甚至問:「這獎金確定是要發給公司所有員工的嗎?」
元淮點點頭:「當然。」
這位同仁還是不敢相信:「包含清潔工嗎?」
元淮肯定地說:「當然,清潔工怎麼不是我們公司的一員呢?獎勵包含所有的員工,清潔工當然不會例外!」
為了公平分發獎勵,元淮與福田還擬定公司規章,只要處於獲利狀態,便會以百分之十至二十的盈餘進行員工分紅,某年產業景氣大好,還頒發了二十個月以上的獎金。
元淮的獎勵政策之慷慨,免不了被部分專家或分析師以「過度開銷」為名進行抨擊,元淮並沒有因此卻步或改變方針,他深信共享利益的重要,無法接受犧牲員工和客戶的利益,去滿足那些期望在短期賺取暴利的短線投資客。
思考長度以年或數十年為單位的元淮,雖然身為上櫃公司CEO,每年還是必須出席股東會。幸好有福田陪同,每每面對那些激動、強勢的股東們,福田在商場打滾數十年所培養出來的霸氣,讓他能夠「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眾所周知茂迪是個幸福企業,而元淮對於幸福企業的定義是「薪資待遇好」,這一點固然可以吸引優秀認真的好員工,避免不必要的高流動率與流動成本,然而幸福企業的關鍵因素還包括:建立歸屬感、工作成就以及個人事業。
對元淮而言,沒有什麼事比看到員工實現自我潛力更快樂,就算有一天員工想要跳槽到其他公司,他的態度依然不變,認為同仁會在茂迪服務,不應該是基於對他或對公司的嚮往而已,他們會想待在茂迪,也是希望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因此,他時常告訴部屬:「這是你們的事業,不只是工作,不需要單單想到我或茂迪,想到你們自己就好了,要全力以赴,因為這麼做會成全你們的事業。就算真有人不滿意這邊的工作,也先不要辭職,因為找到其他工作之前,還是需要保有一份工作。」
因為茂迪特殊的公司文化,員工離職率非常低,曾有調查指出,有很長一段時間茂迪是台灣研究所畢業生「最嚮往服務」的公司,因為在茂迪,只要努力付出,不但工作有保障,薪資還會高於期望。茂迪的員工比許多同業來得忠心,因為他們的高度自我認同、努力總能受到上級重視,而他們的工作態度和創造力也高於同行。
(摘自《開創新能源時代:台灣太陽能教父左元淮的傳奇人生》,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葛斯柏 (Jasper Green)
來自德國並出生於台灣的葛斯伯,成長於台南市善化區,中小學皆就讀當地學校,二○○六年前往英國求學,為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國際關係博士。大學及研究所主修人文科學、國際政治經濟、國際關係,專長東亞及兩岸政經發展。因博士論文研究台灣經濟和產業升級的相關議題,與茂迪光電創辦人左元淮有深入訪談的機會,感動其生平和為人,接受邀請撰寫左元淮傳記,見證了左元淮經歷大時代變遷和台灣經濟發展的傳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