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第一座民間開發的地熱發電廠「宜蘭縣利澤地熱電廠」,歷經二年環評,昨天審查過關,負責籌畫的蘭陽地熱資源公司董事長高成炎預估,今年可完成第一口試驗井,目標四年內完成十口井、二○二五年發電量達一百零一萬瓩,完工後每年供電近八億度,相當於核二廠十分之一的裝置容量。
長年反核的高成炎是台大資工所兼任教授,為證明地熱發電足以取代核電,四年前規畫在五結鄉開設民營電廠「利澤地熱發電廠」,總開發面積一點四九公頃。
全案二○一五年送環評審查,但台灣沒有地熱發電經驗,環評委員審查時非常謹慎,針對鑽探是否會影響環境、造成地震或井噴等風險有諸多討論,兩年歷經四次專案小組、兩次專家會議、三次環評大會才通過。
高成炎指出,地熱發電能二十四小時穩定基載,是台灣相當適合發展的方式,只要利澤成功,將來核二、核四廠也能成為地熱廠。
不過地熱電廠總經費上看一百億元,高成炎表示,目前只有幾千萬資本,希望未來二年能透過公民募資,募集到十億元,「希望宜蘭縣府能投資」。
宜蘭代理縣長吳澤成昨表示,電廠獲環評大會通過,縣府對地熱發電也持正面看法,但畢竟是新能源、新東西,民意代表、地方民眾有很多的疑慮,業者需要態度心平氣和去溝通,讓居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