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過去曾是皇宮,內部裝飾金碧輝煌。
一、羅馬帝國當年雄風
羅馬帝國,是上古時期的地中海文明之一,承接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大秦」或「扶菻」。
西元前四十四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凱撒率軍占領羅馬,象徵共和國的結束;至西元前二十七年,屋大維繼承凱薩的事業版圖,開啟了羅馬帝國時代。其首府羅馬城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西元五百年,首府東遷至君士坦丁堡(新羅馬),才取代羅馬城成為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二十個百分比。
羅馬帝國在世界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帝國存在近一千五百年,幅原遼闊,其使用的拉丁希臘語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皆有深遠的影響。
二、羅浮宮裡寶物無數
羅浮宮(法語:Musée du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邊,建築於十二世紀末(約一一九○年),原是法國的王宮,現在是羅浮宮博物館,常年展出的展品數量達三點五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七個門類,主要收藏一八六○年以前的藝術作品與考古文物。
三、羅生門中故事很多
羅生門,是由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中〉和〈羅生門〉改編,知名導演黑澤明執導,一九五○年拍攝完成的電影。敘述一個武士和妻子在遠行途中被強盜攔截並捆綁,其妻被強盜強暴,之後武士又不明原因死去,主要人物環繞在樵夫、雲遊和尚、衙役、強盜、武士妻子之間。劇中透過多人對事件的不同陳述,表現出「人言不可盡信」的意境。
這部電影在日本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也被眾人認為是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後來「羅生門」這個名詞,更被引用為各說各話,事實的真偽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