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低生育率已列國安問題,衛福部正式成立「少子化辦公室」刺激生育率。令人不解的是,財政部突然公告將坐月子中心從醫療機構改列營業單位,奶粉、尿布、清潔用品和月子餐等都得加收百分之五的營業稅。初估坐月子住滿一個月,至少得多付一萬元,豈不令人嚇得不敢生孩子。
政府政策邏輯自相矛盾,這部會催生,那部會卻阻生,應加強橫向檢討,別把催生的好意變成不可能任務。
鴻海、台積電、華邦電、宏碁等科技大廠,均提升對生養育的友善環境,準媽媽獲得支持與尊重,每年「生產力」驚人,廠裡不時聽聞到搖籃曲不絕於耳的傳唱聲音。
殷望政府除了砸錢發放生育津貼、養育津貼及教育津貼,提供催生誘因外,還得從教育、經濟、及治安著手,師法各科技大廠營造足夠友善的生養環境,讓適合孕育子女的人在無後顧之憂下,願意生、生得起、養得起,才是解決少子化的根本之道。
楊樹槿(桃園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