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戰爭是經濟、文明的推動力,如在戰爭破壞以後,新的建設會更好,國家重建,經濟隨之發達,也促進各項文化建設。請大師談談戰爭的功與過。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認為自己是強國,德國也認為自己是強國,但是到最後他們不都是因為強國而失敗嗎?日本不是因為戰爭而變成強國,我想他們是因為戰敗而覺悟並發憤圖強,進而重新修正,才會讓國家再度興盛起來。
綜觀整個世界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一本戰爭史,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歐洲各國互相殘殺,以阿戰爭、兩伊戰爭……,亞洲的則有日俄戰爭、泰緬戰爭、美越戰爭……,都是一部部烽火連天,死傷累累的人間慘劇!國際之間或各國內部的改朝換代,都是依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因緣法則。
至於功與過怎麼算呢?戰爭死傷無數,又足以摧毀各項文化建設,但是戰爭也促進了人間的文明,有功有過,實難一言以蔽之。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內部的南北戰爭,是因資本主義和勞動主義發生衝突,而引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戰爭。雖然傷亡慘重,但也解放了黑奴,讓後來的黑人享有了基本人權。另外,一九四五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使廣島、長崎人民留下永遠難以撫平的傷痛,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因此才得以提前結束。
佛教肯定並讚美維護公理、維護正義、救人救世、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等行為。不過在現實世間裡,也時有遭曲解、濫用、誤用的情形。好壞善惡難有定論,但我們能確知在三世因果裡,功過是不會有差失的。
不管怎麼說,戰爭都是殘忍的,戰爭的破壞力所造成的國破家亡,人民流離失所、亡命傷身、妻離子散種種悲劇,真是不勝枚舉。所以戰爭沒有絕對的勝利,往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這是人類必須省思、覺醒的課題。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上冊,〈佛教對「戰爭與和平」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