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不少國外研究發現,孩童三餐吃得急匆匆、少於二十分鐘,不僅會減少吃蔬果、主食的分量,孩童BMI、腰圍反而更高,增加日後罹患慢性病風險。專家提醒,狼吞虎嚥讓孩童消化不良、傷害胃腸,且容易吃過量導致肥胖。
美國研究顯示,午餐時間少於二十分鐘的學生進食量減少,相較吃午餐二十五分鐘的學生,會少吃一成三的主菜、水果和一成二蔬菜、少喝一成牛奶,影響營養品質;日本昭和大學研究也指出,吃飯速度快的孩童BMI、腰圍更高;在台灣近三成國小學童的「腰圍身高比」超標大於零點五,日後罹患高血脂風險會高出四點六倍、高血壓風險多出二點六倍。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強調,吃飯速度快,會讓大腦飽食中樞來不及接收飽足訊息,孩童感覺到吃飽前就已經吃過量,容易導致肥胖,且根本不知道吃下了哪些東西,加上狼吞虎嚥易讓孩童消化不良、胃脹氣等傷害胃腸。
董氏基金會提醒,家長或師長應給孩童,每餐至少二十分鐘以上吃飯時間,且吃飯時不看電視、電腦或玩手機,專注在餐點上,飽足感自然會增加,避免消化不良或攝取過多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