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小天地 晏殊〈浣溪紗〉

文/惠馨 |2017.04.05
2320觀看次
字級
「傷春惜時」常是文人面對生命無常的感嘆,經歷萬物四時化育遞嬗,以及俗世紅塵滾滾浪濤,觸動著每一顆敏感纖細的心。「飲酒」、「吟唱詩詞」則成為文人排遣殘春悲秋的方式,諸如: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圖/Vita

文/惠馨 圖/Vita

「傷春惜時」常是文人面對生命無常的感嘆,經歷萬物四時化育遞嬗,以及俗世紅塵滾滾浪濤,觸動著每一顆敏感纖細的心。「飲酒」、「吟唱詩詞」則成為文人排遣殘春悲秋的方式,諸如: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大多帶著孤單、淒清的消極之感。然而,今天要介紹的晏殊〈浣溪紗〉卻能跳脫既定框架,雖同為哀嘆感懷,最終卻能帶著泰然自若的理性思維,令詞意翻轉,形成感性與理性相互融攝的通達力。

晏殊自小天資聰穎,歷史上記載他七歲能文,天才絕出,受皇帝恩寵,十四歲即同進士出身,從此仕途一路順遂。優渥華貴的人生使其作品少有哀婉之作,多優雅圓融的人生觀照,〈浣溪紗〉一作即能看出此思維。首兩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以輕快節奏鋪寫飲酒作詞的悠然感,閒適的宴飲暢詠是太平儒雅宰相的慣有娛情之貌,此情此景恍如去年,作者由此觸發了「時間」(暮春)、「空間」(舊亭臺)的相似追憶。然而,儘管地點相似,時間相仿,難以忽略的是時光悠悠,畢竟「夕陽西下幾時回?」當下美好情事雖周而復始的再現,卻不免感嘆東昇再現的人事變遷早已不復當年,此情與張先的「送春春去幾時回?」有著異曲同工的喟嘆之意。

下闕首句「無可奈何花落去」延續著上闕的失落,流露出詞人對殘花凋落、暮春傷情、時光易逝有著莫可奈何的惋惜。一般詞人往往接續此情將沉痛嗚咽貫串全詞,然而晏殊卻能話鋒一轉,從傷春零落中跳脫出來,進而書寫抬頭所見翩翩飛來的燕子正像去年安巢於此的舊時相識般,在輕微愁思中表達「春去春再回」的自然規律。

萬物的成住壞空皆有其道理,我們都無法阻止美好的事物流逝,相反的,我們也能在消逝的流光中,看見過去的美好事物。然而此種再現,並非真的舊時重返,而是以「似曾相識」的情調令人流連,晏殊的情懷融合了「感性與理性」,也具備著冷靜洞悉萬物的思索力。由此我們讀到「小園香徑獨徘徊」的孤獨感時,反而更能思考:晏殊看著凋零的滿園香氣,獨行的背影或許不是踽踽獨行的悲哀淒涼,反而多了一種與萬物共同進退的領悟吧!

世間萬物必然有其存在時限性,我們誰也不能干涉自然規律運行,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當下珍惜」。但是,依戀不捨同為人之常情,失去也不必過於悲傷,誰知道哪一天它會以何種面貌重現在我們生命中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