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假期網路盛傳一張消防員累癱躺地的照片,網友紛紛留言呼籲避免公墓火警,否則消防員體力再好、義消再如何支援,也抵不過火警案件頻繁、擋不住無情火延燒。
內政部消防署統計,四天來各地墓區燃燒紙錢不慎引燃雜草,火警案不斷,件數約一千四百多件,雖然火勢不大並迅速撲滅,但也讓全台各地消防人員疲於奔命。
民眾掃墓燒完紙錢或菸蒂,不小心或未善後而引起火燒雜草,讓消防員累得人仰馬翻,連午餐都沒力氣沒時間吃,倒頭就睡。
清明返鄉掃墓祭祖時,看到不管公墓、納骨塔或民間墓地現場,除了人多就是煙多,燒紙錢、大把焚香、抽菸及汽機車排放煙。藍天變昏天,髒空氣造成眼睛乾澀、嗆鼻鎖喉,傷害人體也破壞環境。
雖然區公所規畫接駁車,宣導一人一炷香、紙錢集中運送代燒等措施,希望減少空氣汙染和碳排放量。
但看到臨時搭建的帳篷下,堆積如山混雜一塊兒的紙錢、金紙元寶、蓮花和鈔票金,真不知道要燒多久、製造多少懸浮粒子?眾家祖先們,又分得清楚哪一包錢是自己子孫準備的孝敬金?
環保署長李應元大力宣導清明祭祖「金紙減燒、心意不減」,一柱清香和一顆誠心也能獲神明、祖先庇佑。他說,拜拜的心最重要,不會因燒多就多保祐、燒少就少保佑。
人間重視環保議題,空汙暖化、砍樹造紙公害問題像部分縣市「以功代金」措施,應該多加推廣;有些廟宇帶頭響應環保,封金爐、點環保電子香,值得嘉許效行。不但祭祖拜神誠心誠意,愛心義舉也幫助更多弱勢團體,減少環境汙染、降低天災人禍又能做善事,功德能回向生者,也為祖先積陰德。
郎英(台中市/文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