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去年六月底上任之後爭議不斷,最引人矚目的是他用非常手段肅毒,飽受各界批評,其間更因腐敗的警察假借掃毒名義綁架韓裔商人,並予以撕票勒贖而暫停掃毒。
不料掃毒行動停止之後,原先已經明顯轉好的治安,再度亮起紅燈。菲律賓於是宣布重啟掃毒。當然,在做法方面應該會做些調整,所組成負責執行掃毒任務的成員,也會用更高的標準挑選,以免重蹈覆轍。
這個顯示出杜特蒂確是一位實事求是的領導人,他看出來毒品問題是菲律賓的萬惡之源,必需根除。
儘管他的手段遭議,但畢竟是為了菲國全體民眾的福祉著想,所以他才能在國際社會一片撻伐聲中,在菲國卻擁有超高的民意支持。
杜特蒂總統的對外政策也一樣,最明顯的就是他上台之後,力行的親中遠美政策。
杜特蒂三月二十三日在一個律師會議上發言時表示,菲律賓願意和中國大陸共同開發南中國海受爭議海域的資源,因為,「即使我想開採所有的資源,也沒有本錢去執行,我們連鑽井平台都沒有,什麼都買不起,所以我們可以考慮共享這些資源」。
做為一個國家領導人,杜特蒂說這些話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因為這樣說,很容易被戴上「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帽子,更嚴重的是會被指責罔顧國家主權。
問題是,杜特蒂這樣說,有錯嗎?菲律賓實際上是連個鑽井平台都沒有,為了虛有其名、還不一定爭得到甚至可能引發戰爭的主權,把一個大好資源白白空置在那裡,聰明嗎?
杜特蒂也在同場演說中抨擊美國。他公開批評美國在南中國海執行所謂「捍衛航行自由」的巡邏,實際上會增加誤判的機率,更可能引發衝突。他說,「你去那裡想挑戰他們?只要一次擦槍走火,就可能導致嚴重衝突,最後走向戰爭和殺戮」。
杜特蒂的前述說法,當然也是事實。再從另個角度來說,菲律賓處在兩強之間,是要傾向遠在太平洋另一頭、從來只為本身利益考量的美國,還是要與近在咫尺,同時又能給菲國帶來實質好處的中國大陸為友?應該已經很清楚了。
菲律賓政治專家指出,杜特蒂的親中政策使菲中關係回暖,為菲律賓帶來了經濟好處。馬尼拉雅典耀大學政治系教授林貝內托接受新華社專訪時也指出,杜特蒂將重點放在重建菲中之間的互信,「雙方決定擱置爭端的根源,並繼續推動對兩國都有利的事務」。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