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警消聯盟昨天展開「遍地開花」陳抗行動,社會關注的軍公教年金改革議題,再度引起民眾關注。
台灣明明是資本主義的經濟社會,資本主義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個人按生產力的高低,來決定其應獲取的薪資報酬。
這樣的機制,可以促使每個人更加努力於工作上的付出,或創新研發新的商品,透過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良性競爭的結果,造就了工業革命後,人類科技與物質生活的高度發展。
西方世界國家正在加速人類科技文明提升的腳步,甚至將來可能取代人類部分工作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這都是資本主義下的人類科技文明與成就。
此與社會主義強調齊頭式平等制度不同,當世界歐美國家,甚至中國大陸都在朝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路線勇猛前進。
令人不解的是,當前政府所推出的軍公教年金改革版本,內容卻是社會主義共產經濟模式,強調人人吃大鍋飯的齊頭式假平等,大砍軍公教退休的所得,與人性反其道而行,因為每個人付出的努力與收穫不同,卻強迫必須跟別人的「分配」一致。
這樣會形成有能力者不願意付出,能力差的卻坐享其成,最終造成大家都不願努力付出,整體生產力變得愈來愈低的惡性循環。這也是共產主義國家,到最後都放棄共產原因。
年金改革可以用經濟學一個著名的「損失規避傾向」理論,加以解釋人們的心理,在比較人們對於「利得」與「損失」的態度,一般來說,如果利得或損失的金額幅度相同,人們對於「損失」的在意程度,遠比「利得」來得高,這亦可以解釋,為何退休軍公教人員對於年金改革大幅刪減其退休金,頗為在意的主要原因。
此次年金改革方案,未考量將來十五年國內通貨膨脹率,可能造成實質所得替代率降低的因素,亦未併同考量近年來稅收超徵,是否為以往查稅不力,並評估未來稅收挹注年金的滾動式財務收支,單單考慮靜態的年金給付支出面的年金改革方案,確實難以令人信服。
從總歲出歲入來看,一○五年度中央政府退撫給付支出,及各項勞軍公教年金支出,只占政府總歲出百分之七,加上國內連續三年稅收超徵高達四千零一十九億元。
這就像每天花一百塊錢的人來說,該檢討的不是七塊錢,而是其他九十三塊錢是否花在刀口上。軍公教年金改革治本之道,在於如何強化國家財政紀律。
王有康(台北市/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