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身體虛弱到連顆小西瓜都提不動,每星期還要固定向醫院報到。」退休教師張茜雯說,自從四十幾歲檢查發現有高血壓後,她就開始過著「與藥為伍」的生活,直到開始吃生機飲食後,身體情況才慢慢出現轉變,就連困擾她多年的便秘問題,也變得「通暢」不少。
「其實,一開始我不太相信只要透過飲食就真的能改善健康。」今年六十八歲、神采奕奕的張茜雯笑著說,當初她只是抱著「姑且一試」的想法開始接觸生機飲食,沒想到吃了之後,精神真的變好,因而開始深入研究,如今的她,三餐都吃生機飲食,已經持續了四年之久。有空的時候,她還會到生機飲食教室當講師,現場示範教大家怎麼做出一道道美味的健康餐點。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許多人除了吃飽外,更要求吃得健康!在這股趨勢下,這幾年全球吹起了一股「生機飲食風潮」,不只歐美國家,近年來台灣也有愈來愈來多像張茜雯這樣的人,加入生機飲食行列,希望藉由從飲食著手,來找回健康。
儘管大家都聽過「生機飲食」這個名詞,卻不見得人人都曉得箇中意含!對此,推廣生機飲食多年、著有《生機能量早餐》、《有機雜糧健康食譜》、《生機飲食》等書的范秀琴表示,所謂的「生機飲食」,指的就是不吃人工程序干擾或污染的食品,例如化肥、農藥、化學添加劑、荷爾蒙、抗生素等;而是盡量食用新鮮食物,並依照正確的方式來烹調食用。
「飲食應該盡量吃得愈自然愈好!」范秀琴說,隨著時代的演變,現代人的食物雖然吃得比過去豐富,卻不見得更健康。許多藉由農藥、化肥等方式種植的蔬菜水果,外表雖然長得漂亮,但裡頭的營養成分也因此遭到破壞;而為了延長食物保存期或增加色澤而添加的防腐劑、人工色素等化學物質,更是對人體有害無益。相較之下,「生機飲食」不但不會破壞食物中的原有酵素,還可以讓食物養分保存下來,藉此減少體內污染物質、提高人體免疫力。
范秀琴以自己為例表示,過去的她也曾經歷過一段身體的黑暗期,當時每天都覺得自己昏沉沉、不管睡多久依舊感到身心疲憊,即使看了醫生,情況也沒有改善多少,直到因緣際會下接觸生機飲食,才逐漸找回身體活力,原有的疲倦感也因此不藥而癒,現在即使是大清早起床,也不會覺得精神恍惚。從那之後,她不僅成了生機飲食的實踐者,更搖身為推廣者,希望讓更多人都能正確地認識生機飲食。
「我們不一定要吃得多,但要吃得好」張茜雯說,年過半百之後,她更深刻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她語重心長地說,既然人的一輩子都離開不了「吃」,那麼就更應該在吃方面多費點心思,才不會對不起自己的的身體。
「從另個角度看,生機飲食可以算是飲食上的『反璞歸真』。」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黃士懿表示,現代人三餐習慣大魚大肉,卻往往忽略了蔬菜水果的攝取,導致營養失衡。生機飲食風潮的興起正好也提醒了肉食主義者要回歸「自然」,多吃點新鮮蔬果。而從營養學觀點來看,蔬果亦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維持人體血糖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