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插畫工作者瑟琳娜.玉爾,在丹麥發起「停止食物浪費運動」,引起極大回響,一定程度改變了人們銷售與消費的習慣,帶動丹麥近五年來成功減少百分之二十五食物浪費。
原來玉爾十三歲從糧食匱乏的俄羅斯來到丹麥後,發現人們浪費食物,簡直到了糟蹋程度,超市的麵包和蔬果不好看的沒人買,沒人買就扔掉,家裡的冰箱明明還有好多的食物,卻因為賣場打折而去搶購,但買了又吃不了,吃不完便扔掉,造成惡性循環。
因此讓她成立「停止食物浪費」臉書專頁,強調消費者才是最主要的「浪費製造者」,只要稍稍改變個人購物與飲食習慣,就能對世界,甚至地球做出貢獻。
回頭來想想,國人不也有此種「食物浪費」的現象嗎?家裡已有堆積如山的雜糧、名牌包、飲料。一見到百貨公司周年慶,又跑去血拚,而另一方面,大都會裡卻有不少流浪街頭遊民,有一餐沒一餐的,形成兩極化對比;正如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二○一五年報告顯示:全球飢餓人口約八億,相對的,全球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費,
換算成重量,每年約十三億噸,不但能餵飽飢餓人口綽綽有餘,還能減少碳排放三十三億噸,哇!這是多麼可怕的數字!
看看全世界有如此眾多人口連「吃飽」兩字,都是奢求,食物浪費數據竟然又這般驚人,我們應該及時改變消費習慣,別再暴殄天物啦!
劉錦得(彰化縣/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