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島國,成長的過程,一再被教育要趕上潮流。跟不上潮流,意味即將被淘汰。所以大學老師要教材上網,校園要e化,要遠距教學等等。資訊如同洶湧的潮水,卻不論潮水的終點是撞擊岩石後四散的水花,也不論潮水的漩渦捲入多少心靈。
於是,假如教師正經面對行政命令的話,教英美文學的老師,要將莎士比亞的三十六個劇本「教材上網」,要將梅爾維爾的《白鯨記》上網,要將喬艾思七百多頁《尤里西斯》上網。當然,賈寶玉要在網路上才能做紅樓夢,張生要翻越網路的圍牆才能演出《西廂記》。
文學鉅著上網,意味一個一個字輸入,或是整本書掃描後再輸入,而成為吞食幾十個mega的檔案怪獸。有人試圖變通,在「e化校園」裡寫下《尤里西斯》或是《紅樓夢》的書名,再附上紙本的出版資料,但馬上收到當局的「哀的美敦書」(ultimatum),因為他的「教材上網」,被認定只是「課程大綱」。
教育界諸公不相信紙張能書寫知識與智慧。在高山上面對雲的飄揚,風的耳語,經由紙張與古人心神交會的情境,被認為是一種幻象。在河邊海邊以潮聲相伴,詩詞的湧現,可能被視為是文人白日的夢遊。被鼓動的風潮一再演說:必須打開電腦,接受強烈電磁波的輻射,才能進入學識的殿堂,才能品嚐知識的芬芳。紙本的閱讀與書寫被判定是冬烘彌留的囈語。
這一切都是風潮,是風聲不斷理直氣壯的累積後,所造成的聲勢。風潮以聲勢打扮成真理。聲色俱厲的政客被認為是有魄力,溫文儒雅以他人的立場設想,則在島國的風潮下被詮釋成無能。掏空國庫者無罪,十幾年的薪資全額捐出,卻因為小額數字報銷程序的瑕疵,被認定是貪污。當下島國的風潮顧名思義,是以風勢與潮水構築是非顛倒的真理。
因此,當下的時空,成熟意味拒絕流行,拒絕捲入風潮。當數萬人為了眼前舞台上歇斯底里的演出而瘋狂時,當幾乎所有的島民為了一個年薪數十億的影歌星或是運動明星而神昏顛倒時,有些人拿著書本(當然是紙本)臨窗閱讀想像,與古人遨遊,與詩人與哲人作心靈的對話。當無數人為新的流行款式在賣場推擠,而死於非命,有人在偏遠的山頭,救助奄奄一息的流浪狗。當芸芸眾生流行在冷氣房裡高談闊論名人的隱私,有人觀想臭氧層,想到娑婆世界燥熱淒冷的未來。當世人為風潮前仆後繼,有人從瓶口看到風亙古以來從容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