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國語課本讀到春天景象「桃花紅,李花白」,花開繽紛讓人感覺好豐富;還有唐朝詩人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當我朗聲讀著詩歌時,腦海呈現鳥飛魚游,人在微微風雨中工作的畫面。圖╱詠寧
小學時國語課本讀到春天景象「桃花紅,李花白」,花開繽紛讓人感覺好豐富;還有唐朝詩人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當我朗聲讀著詩歌時,腦海呈現鳥飛魚游,人在微微風雨中工作的畫面。圖╱詠寧
小學時國語課本讀到春天景象「桃花紅,李花白」,花開繽紛讓人感覺好豐富;還有唐朝詩人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當我朗聲讀著詩歌時,腦海呈現鳥飛魚游,人在微微風雨中工作的畫面。
雖然坐在教室裡沒有出遊踏青,但是童年時代的鄉村,處處都能與大自然相遇。
時光匆匆,如今出社會多年,利用閒暇時間到郊山走走,體會一下季節變化,也算是自己迎春的必要儀式。
過完農曆新年,二月初即是節氣「立春」,大地乍暖還寒,有時還細雨綿綿,天氣變化不定,自然界卻不含糊,依照四時變化,默默地換了新妝。
樟樹高大的樹冠在風調雨順的洗禮下換了一身淺綠的新葉,在碧藍天空下亮眼無比。櫻花更是迎春不可或缺的要角之一,只要有兩三株櫻花木點綴其間,緋紅的花朵就像手持魔法棒的小仙女,這邊一點,那邊一揮,春天就披著彩帶降臨大地。
當連續多日的雨水降臨,大地草木有甘霖滋潤,水庫不缺水,人的生活用水也不愁,比起颱風來襲時的狂風暴雨,春風春雨受歡迎多了。待雨停回暖之後,來到山上,嬌美的花早就化作春泥,枝頭已是綠葉迎風搖曳。
四時遞嬗循環不已,冬去春又來;但是人生青春一去不回,光陰悄悄地,一點一滴挪移,大自然也藉由萬物提醒,沒有永遠的燦爛,「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我常默念這首詩提醒自己:珍惜每一天時光,心裡天天都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