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原住民申請長照居家服務,但因無力負擔自付額,將自家種的菜送給長照協會,再由協會幹部收下。圖/陳妍霖
【本報新竹訊】長照2.0上路,其中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一點五倍以下申請居家服務,政府全額補助,一般戶每小時須自費六十元,不過有負責長照服務的協會卻發現,在新竹尖石鄉有不少原住民無力負擔,只好拿蔬菜、雞「以物易物」,甚至是「以工代賑」來換取長照服務,成為山地鄉的長照怪異現象。
政府針對居家服務祭出每小時服務費為兩百元,中低收入戶每小時需自費二十元,一般戶則自費六十元,若以重度失能每月最高補助上限九十個小時來算,等於自費五千四百元,但對部分經濟能力不足的原住民來說無力負擔。
中華民國原住民老人長期照顧暨婦幼受暴緊急安置發展關懷協會去年一月開始向縣政府承接長照,以尖石鄉為服務範圍,要進行長照前,都會先做評估,發現許多原住民經濟條件差,卻又不符合低收入、中低收入條件,只能用一般戶來申請居家服務。
協會總幹事陳芸溱說,目前六十五個照顧個案中,大多申請居家服務為主,有高達四十戶繳不起自付額,有個甚至連一個小時六十元也拿不出,折衷的辦法,就是當繳不出現金時,只好用「以物易物」、「以工代賑」來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