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宜蘭訊】是什麼樣的夢想,讓一名醫護人員毅然辭職,踏上徒步環島行列?又是什麼樣的感動,讓他一頭栽進海洋世界?李後璁曾圍繞巨型魟魚游泳、見過珊瑚產卵驚人美景,決定走進一個個漁村探訪,足跡遍及全台三十六所學校,對孩子說故事,只因「我們已錯過真正的海洋,不想讓下一代孩子繼續錯過」。
打著赤腳、包著頭巾,在台上載歌載舞的講者李後璁,是長年關注生態議題的公益人士,九年前他隨著優人神鼓徒步環台,看過山色美景。
五年前他在美國紐澤西州,發現有鹿被撞死在路上,當地人為延續動物生命,會將鹿切割作其他用途;他自願拿刀解剖,一路畫破鹿的身體,發現死去的是隻懷孕母鹿。他忍痛用鹿皮製袋子,留在身邊,從此自稱「山鹿」,以鹿的犧牲提醒自己永保謙卑。
三十五歲的李後璁當了六年放射師,曾到美國阿拉斯加與當地原住民生活,增廣見聞;旅途中與各式各樣的人交流,有次被問及:「台灣是海島國家,你們的海洋保育做得怎麼樣?」他頓時啞口無言,某天鼓起勇氣辭職,從此人生大不同。
環島期間,他飽覽美景,看見海平面下的世界,回想在新北金山初次潛水時,看見魚群漫遊,他感動地在潛水鏡中流淚。聽當地耆老說,以前曾有更美的風景,他才深刻體會到「原來海洋正在一點一滴流失」。
他注意到海底垃圾滿布、過度捕撈的慘況,決定用演講提醒人們保護海洋。他曾到澎湖參與保育海龜、與愛海人士交流,對海洋感受愈發深刻。他說:「海裡的是海鯖,我們在海上活動的人是『海青』,都是大海的子女。」他的足跡遍及台北、嘉義、新竹等地,影響超過三千人,一路秉持信念:「我們錯過了真正的海洋,希望下一代還能看見海。」
他說,再多財富都買不到空氣、海洋和大自然,所以要及時愛護,鼓勵大家減少用塑膠袋、隨手撿垃圾,也希望藉由教育代代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