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紙在短時間內就能被水溶解為紙漿。
圖/杜建重
為推動衛生紙丟馬桶,環保署長李應元希望國人養成衛生紙丟馬桶的習慣。圖/杜建重
【本報台北訊】即日起,如廁後請把衛生紙丟進馬桶裡,別丟進垃圾桶。環保署長李應元昨天宣布,民眾應先改變生活習慣。今年六月,公家機關、公廁、醫院,以及全台七萬八千處列管公廁,除了一定要提供衛生紙外,廁所內要改提供小型加蓋的垃圾桶,讓民眾丟棄衛生紙以外的雜物,也要求業者配合,公廁外的自動販賣機,要從不可分解的面紙,改為販賣可溶解、易溶解的衛生紙。
台鐵、高鐵、捷運、觀光旅館業者以及醫院昨共同宣示,配合衛生紙丟馬桶政策,這些地方不僅簽署配合衛生紙丟馬桶政策,張貼提醒標語、提供衛生紙、廁間內設置加蓋垃圾桶,同時,公廁周圍十公尺販賣機全面改賣衛生紙等,改變幾十年來的衛生習慣。
環保署長李應元表示,環保署已經行文到各地方單位,六月就會正式全面性處理,而環保署環管處近期也會到行政院進行專案辦告,行政院長林全支持這政策,他認為院長會做適度的指示,讓行政部門各單位,從改變民眾的衛生習慣,到公廁整備、衛浴設備的提升,這些建置都會一併加強,他表示,這真的是小事情,也不是花很多錢,卻能讓台灣乾淨美麗。
他表示,世界花都巴黎市長重視八例環境遭亂、到處都是菸蒂問題,認為應該向日本學習,因此宣布明年要編列一百六十七至一百六十八億台幣預算,加強巴黎的清潔工作,特別加強巴黎的衛生清潔人力,以及督察頻率。
李應元說,過去廁所裡的垃圾桶沒有加蓋,但SARS期間,醫護人員擔心的就是廁所,廁所因為用過衛生紙暴露,空氣中的細菌濃度,遠比沒有放垃圾桶多。他也說,改變民眾如廁丟衛生紙的習慣,民眾擔心沒辦法溶解會阻塞管線,另外會考量汙泥累積量,現在汙泥可轉沼氣發電,是循環經濟一環,因此不是問題。衛生紙丟馬桶總體積重量不到百分之三,且衛生紙製作品都是短纖維的,會快速溶解,沒有阻塞問題,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卻是文化上很大的改變,對衛生、人的健康,都有很大幫助。
占比少 對化糞池影響不大
根據環保署評估,每人每次糞便量平均約三十二至三十五克,每張衛生紙約零點三至零點五克,以每次使用二至五抽計算,衛生紙占糞便之重量比約為百分之三點四至十四點三,所占比率不高,對化糞池影響不大。
環保署環管處處長袁紹英表示,公共場所如台鐵、高鐵觀光地區等,九成至九成五衛生紙丟馬桶都沒有問題,但是私領域部分,如三十年以上的老舊公寓、老舊管線,民眾要視情況來評估,是否要把衛生紙丟在馬桶,平時垃圾桶要天天清理,化糞池要常清保持通暢;民眾應該要自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