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蹺蹺板,純木、手工、粗糙,扶手與護板,依稀看到新近換裝的模樣。然而,貧困至極的年代,什麼事物不粗糙!或許只有坐在蹺蹺板上的孩子們,才會在一高一低的起伏中,發出不知憂愁的朗朗笑聲。只是當年的孩子皆到了耄耋之年,身軀老朽一如堆置牆邊的蹺蹺板,已經不起任何的搖晃。
圖/宋玉澄
這個蹺蹺板,純木、手工、粗糙,扶手與護板,依稀看到新近換裝的模樣。然而,貧困至極的年代,什麼事物不粗糙!或許只有坐在蹺蹺板上的孩子們,才會在一高一低的起伏中,發出不知憂愁的朗朗笑聲。只是當年的孩子皆到了耄耋之年,身軀老朽一如堆置牆邊的蹺蹺板,已經不起任何的搖晃。
我站在其前,凝視良久,彷彿聽到遠方傳來兒童的盈盈笑聲;還有,當年費心製作這些童玩的大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