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因家庭暴力事件頻傳,本月中將推出「家暴地圖」,民眾可線上查詢住家附近是否為「家暴熱點」。
婦女團體及學者都認為,蒐集資料分析供內部參考,有助社工資源分配。
但公布家暴地圖恐對社區汙名化,標籤化,引起民眾反彈,對降低家暴案並無實質幫助。
民眾有知的權利,但若對協力舉發,避免家暴案發生或擴大,沒有任何助益,何需矯枉過正,庸人自擾?
家暴多屬民眾自家內部行為,可能因個人修養、罹患疾病、生活經濟壓力、兒女管教或養老問題,家屬相處和諧程度,外人難以得知或不願介入,不宜細分區域。
反觀竊盜,多屬外部侵害行為,或因地區治安、里民聯防或社區管理漏洞,竊賊有機可乘;交通事件可能因駕駛人不守規矩、道路或號誌設計不當,警力不足,有必要提醒民眾注意及主管機關加強查察取締。
因此,與其公布家暴熱點,不如宣導守望相助精神,鼓勵民眾及鄰里長關心社區、周遭環境及鄰居動態,發現家暴情事即時舉發,強化社區功能,提升民眾居住安全。
紀湘湘(台北市/文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