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患者術後可透過雙臂上舉運動恢復肩膀正常功能。圖/大塊文化出版社提供
乳癌患者術後可透過雙臂上舉運動恢復肩膀正常功能。圖/大塊文化出版社提供
剛動完手術,不是應該多休息嗎?馬上做運動,不擔心傷口縫線會繃開嗎?
事實上,愈早開始活動對病人的身體恢復愈好,而且現在的外科手術技巧一直在進步,多年的臨床經驗與跨領域教學告訴我們:
大部分乳癌病人在手術後的隔天,若無特殊原因,開始進行物理治療,真的是沒問題的。
第一次的治療,我多年的習慣,是直接先到病房去看病人,因為有些病人可能沒有接受過術前衛教,或是情況暫時不適合下床,或是病人本身接受物理治療的意願不高,與其要麻煩院內同事多跑一趟傳達訊息,還不如治療師親自前去看看狀況比較好。
首要之務:恢復肩膀功能
乳癌的病人在手術後,首先因為乳房組織和腋下淋巴結的摘除,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肩關節的活動度,導致病人可能有手舉不高的情形,進行術後物理治療第一個效用便是恢復病人肩膀的功能,讓病人可以快一點自己進行穿衣、洗澡、晾衣服……等日常活動,不必倚靠他人幫忙,而且能避免肩膀因為不動,所導致的組織沾黏情況。
手術後所產生的疤痕組織有可能也會影響肩膀的活動,也可能會是日後引起淋巴水腫的原因之一,所以對疤痕長得太緊的病人,物理治療也會幫忙處理,讓疤痕盡量地變軟變平整。淋巴水腫有可能會是乳癌術後最大的噩夢之一,我們希望透過種種物理治療計畫與衛教事項,可以有效降低日後水腫的機會與情況。
第一次的物理治療,首先需要進行評估,特別是病人肩關節各個面向的關節活動度,以及患側手臂圍的大小,這兩項是乳癌手術後評估的重要事項。因手術所引起的關節活動度受限會影響日常生活的功能;而留下患側手臂圍的記錄是為了日後發現病人是否產生淋巴水腫的現象。
對於沒有接受過衛教的病人,第一次治療通常是按照術前衛教,仔細地帶病人從床邊運動到起身、咳嗽完整地做一遍,而每個運動讓病人做十次一回合,如果病人精神體力恢復不錯,至少帶兩個回合,情況允許時一定要求病人起身下床,至少要走出病房門口,再以安全的方式帶病人躺回病床上。
對於已經接受過衛教的病人,第一件要做的事情還是要把衛教教過的運動再重新溫習一次,至少帶著病人做完十次一回,在確定病人可以完全做好後,視情況可再加上其他的運動。
接下來的運動,同樣是屬於床邊運動。需注意的是當病人坐起來時,先將病床搖到最低,讓病人坐到床緣,或讓病人移坐到陪伴床;雙腳平放在地,身體挺胸伸直,雙肩放鬆,兩眼直視前方。病人抬頭挺胸坐正後,所做的動作才會正確,若是彎腰駝背,隨後所做的運動都會讓肩關節產生活動不足的現象。
(摘自《乳癌術後的物理治療》,大塊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