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有一天……,台灣所有政黨,所有族群,能夠一起秉持善良的人性,共同面對苦難的過去。」這是蔡英文總統出席「二二八中樞紀念儀式」,並發表談話中的一小段,很值得回味。
二二八事件已七十年了,這些年只要到了二二八,有真相才有和解的主張,誰都可以朗朗上口,今年依然,但多了要處理責任歸屬。
然而二二八事件究竟有沒有真相,真相的標準是什麼,迄今並無一個可以滿足各方的陳述或論證。
雖無真相,但二二八事件的論述,至少自台灣解嚴或進入民主化之後,已然貴為顯學,從前總統李登輝到民進黨兩度執政,如果說還難探明真相,只能有兩種答案,一是無能和怠惰;另一是顧忌。若要有第三種可能,那就是消費二二八。
蔡英文追憶已故的國史館長張炎憲時說,「他生前,一直很努力想還原二二八的真相……,也花了相當多的時間,釐清了二二八的責任歸屬。」二二八事件中「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的狀況,蔡英文說要得到改變。
誰是「加害者」?蔡英文特別強調,「我們會用最嚴謹的態度,來處理二二八事件的責任歸屬。」
「釐清責任歸屬」和「處理責任歸屬」不同,前者僅止於論斷,後者是執行。如何執行,蔡英文沒有明確的定義。蔡英文有關二二八的論述,不是新的提法,而是進一步要以公權力,置入「轉型正義」,這不僅要立法,當然要確認「元凶」,要追究「從犯」。
如果歷史有後製作,身為執政黨的執政訴求,要拍紀錄片,恐怕更需要有些手法以滿足「兩國論」和「一邊一國」的支持者。
隨著時序的到來,在今年二二八之前,可以看到文化部宣稱要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蔣中正商品下架,停播「蔣公紀念歌」,各處拿銅像作為政治宣洩的動作也未稍歇;然而也可以隱然感受到,藍營基層的不安和不滿。不僅對綠營相關二二八的論述提出連串質疑,而且有行動。
深綠對蔡英文未能直面「建國」也有不滿,也有意藉由二二八衝撞「這個國家」的體制。藍綠擁躉不惜對決的態勢,若隱若現,若任令發展必然會是一場無止境的政治危機,反於執政者不利。這也可以理解,何以文化部突然以避免社會衝突,宣布每逢二二八閉館一天。
在追求「轉型正義」的同時,何以會出現藍綠的肢體衝突,很清楚這就是統獨或台獨與反台獨之爭。這是國家認同的衝突,折射出對二二八各有不同解讀,尋求真相的歷史後製作,在此只可能提供衝突有理的藉口。
這也說明今天執政者若要以執政優勢解讀二二八歷史,在缺乏認同共識的情況下,只會加劇二二八的政治消費。
二二八很不單純,這要有大歷史的格局和認識。有人說:「七十年已矣,如今或許該是民間自我警醒、試著去看見那些更沉默、可能令人一時尷尬難以安放的記憶的時刻。」
面對二二八的真相,蔡英文期待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相互指責,也不再有人需要難堪閃躲。」真的但願如此!
王靖(台北市/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