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二鬼爭屍誰才是我
因禍得福離禍安身/緣會則生緣滅則散
十萬火急迫在眉睫/二人同心其力斷金
因陋就簡不容複雜/緣木求魚必無所得
十載寒窗一舉成名/二龍戲珠精彩無比
因小失大得不償失/緣份短暫隨緣就好
十里洋場紅塵上海/二虎相鬥必有一傷
因循苟且敷衍塞責/緣慳一面再難相會
十惡不赦罄竹難書/二六時中精進不懈
因緣果報必然定律/緣去緣來用心領會
佛教問題
一、什麼是「十二因緣」?
生與死是人生的兩大課題: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生死的由來,佛教說為「十二緣起」,即: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循環相續的結果。也就是說,有情眾生由於一念「無明」,因而造作各種「行」為,因此產生業「識」,隨著業識投胎而有「名色」,繼而「六入」成形,藉著六入接「觸」外境而產生感「受」,而後生起「愛」染欲望,進而有了執「取」的行動,結果造下業「有」,「生」命的個體就此形成;有了「生」,終將難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於是就在「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的循環之下,有情眾生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便因此流轉不已;構成有情生死的這十二個條件互為因緣,因此稱為「十二因緣」。
二、如何能出離「十二因緣」的生死流轉?
十二因緣顯示的是有情生命流轉的因果關係,當中「無明」和「行」是過去世的因,依此二因而生出「識」、「名色」、「六入」、「觸」、「受」等現在世的果;再由現在世的「愛」、「取」、「有」再次種下未來世「生」、「老死」的果,由此產生三世之間「惑、業、苦」的因果輪迴關係,稱為「三世二重因果」。
十二因緣就像一條鏈子,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生命緊緊串連在一起;又像一座城牆,人為城牆所困,雖然有門,但是門口站有許多衛兵,不容易出去。人本來可以跳出十二因緣的束縛,但是由於貪、瞋、痴煩惱的牽引,所以不容易出離十二因緣的流轉。
因此,若欲脫離三世輪迴,得到解脫之道,只有泯滅生死根本的「無明煩惱」,唯有「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此才能究竟解脫。
──節錄自《佛光教科書(二)佛教的真理》〈十二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