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潘楠慕 圖/美聯社、法新社、路透
今年以來國際局勢仍呈紛亂,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雖然並未出現與他國的直接衝突,旦川普的移民政策掀起波瀾,也在墨西哥引發大規模抗議。瑞士對移民的態度,則與美國形成對比,最新公投決定放寬允許移民第三代成為公民的法規。歐洲政局目前焦點則是將於4、5月舉行的法國總統大選,除了候選人之間競爭激烈,還傳出俄羅斯駭客介入,當前情勢詭譎。
法國總統選情撲朔迷離 雷朋領先 馬克隆異軍突起
法國總統大選將在4、5月舉行,目前民調領先的是極右派國家陣線黨黨魁雷朋,共和黨候選人費雍居次,第三為中間派獨立候選人馬克隆,執政的社會黨則推舉極左派的前教育部長阿蒙參選。
雷朋抨擊自由貿易、全球化及自由派經濟政策,主張嚴格的移民政策,退出歐元區,以終結「經濟窒息」。她提出144項承諾,鼓吹以愛國主義戰勝極權主義,並以法國人民的候選人自居。雷朋希望,在英國脫歐公投、美國川普勝選後,「法國人民終於覺醒」,讓她贏得大選。
一度被視為下屆總統熱門人選的中間偏右派共和黨候選人費雍捲入妻子領取乾薪醜聞 ,目前民調排名第二。這位一度被視為法國版柴契爾的候選人贊成續留歐盟,以及強化歐盟政策的部分內容,但其妻醜聞傳出後聲勢重挫,要求他退選的呼聲也愈來愈高。
民調排名第三的是年僅39歲的馬克隆。他原本是銀行家,只有兩年從政資歷,但民調支持度卻扶搖直上,緊追雷朋與費雍。馬克隆試圖超越左右政治派別,並以「自由、平等、博愛」做為競選主軸。根據目前的民調,他甚至有可能後來居上,在5月7日的法國總統大選中勝出。
社會黨推派的極左派前教育部長阿蒙,為選戰投下變數。民調顯示,阿蒙可能在4月23日的第一輪投票出局,如此一來許多中間派選民可能轉而支持馬克隆。
不過,俄羅斯駭客的陰影卻開始在法國盤旋。政界人士懷疑,俄羅斯正以干擾美國總統選舉的手法,對法國進行攻擊。馬克隆的競選陣營宣稱,俄羅斯媒體與網路對他發動假新聞攻擊與汙衊,暗助雷朋與費雍,因為馬克隆的立場親歐。
法國政府表示,高度重視網路攻擊,視同涉及國家安全和國防的問題。當局雖未點名俄羅斯發動網路駭客攻擊,但強硬表示任何干預法國總統大選的國家,都會遭到法國報復。
克里姆林宮則表示,有關俄羅斯干預法國大選之說極為荒謬,俄國無意介入他國事務。至於被馬克隆競選團隊指控散布錯誤消息的相關媒體,也堅決否認。
川普移民政策爭議延燒 墨西哥爆發反川普熱潮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邊境築牆的議題持續延燒,墨西哥2萬名民眾走上街頭,對川普表達不滿,也抗議墨西哥的政治貪腐,這是迄今規模最大的反川普示威。有評論認為,墨西哥這股強烈的民族情緒不僅影響美墨關係,恐會延燒至明年的墨西哥總統大選。
根據CNN報導,遊行隊伍在美國大使館附近聚集,當局也出動鎮暴警察和路障。遊行參與者包括數十所大學、工商協會及公民組織,在墨西哥各地20個左右城市舉行。許多民眾拿著墨西哥國旗和反對川普的標語,有人身穿「討人厭的女性持續戰鬥」T恤,諷刺川普先前發表歧視女性的言論,其中一名男子更焚燒川普娃娃,引起民眾歡呼。
上月28日川普下達禁令,不僅4個月內暫停接納難民,也禁止敘利亞等7個穆斯林國家人民入境,表示這是為了將保護美國人免於恐怖主義的威脅。日前他又在推特表示,不需為驅逐出境感到驚訝,「打擊非法罪犯只是兌現我競選時的承諾。」事實上,川普在競選期間屢次發表爭議言論,不僅要在美墨邊境築圍牆,讓墨西哥負擔築牆費用,還說墨西哥非法移民是「罪犯、毒販、強姦犯」,自他上月就職後,美墨關係降到冰點,更激發起墨西哥人的愛國主義。根據墨西哥報紙「El Universal」調查顯示,有80%墨西哥人認為川普時代美墨關係會比歐巴馬時期還糟糕。
周日墨西哥示威群眾表達對川普的不滿,要求他尊重移民,並抗議修建圍牆的舉措,25歲的卡拉斯科(Ines Carrasco)忿忿不平地說:「川普非常可悲,我確定他是瘋了。我們最擔心的莫過於他的仇恨言論。」59歲的馬德洛(Alberto Madero)手拿抗議標語「我們不會支付你的圍牆費用」,表示墨西哥絕不買單。
由於川普先前提到墨西哥讓美國人的工作機會減少,有意調整雙邊貿易關係。因此除了移民議題外,民眾也關注民生經濟,他們抨擊墨西哥總統潘尼亞尼托(Enrique Pena Nieto)太過軟弱,不僅受制於美國,執政期間國內的腐敗和暴力問題相當嚴重。最近調查顯示,潘尼亞尼托的支持率跌到12%新低,評論家也指出,這股民族情緒恐影響明年墨西哥的總統大選。
瑞士公投過關 簡化第三代移民入籍法規
瑞士12日舉行全國公投,對簡化第三代移民歸化規定進行表決,公投結果支持者占多數,達到60.4%,反對者占39.6%,這項法案通過,估計約有2.5萬人將受惠。
入籍瑞士有嚴格規定,即使在瑞士當地出生的外國人和子女,並不代表著自動擁有瑞士國籍。移居瑞士的人,需要至少居留12年,在同一個當地社區生活至少2年,再支付數千瑞士法郎去接受測試和政府面談,才可以成為瑞士公民。面談的問題包括詢問申請者一些本地奶酪以及山脈的名稱、亦或是有關滑雪的技能。
本次公投前的民調顯示,正反陣營支持率相差無幾,大城市居民普遍讚成,而鄉村地區的反對者較多。支持放寬公民條件的人認為,要求在瑞士土生土長的第三代移民付費和面試去成為公民,是多餘和昂貴的程序,投贊成票的選民認為,經歷 3 個世代已足夠讓人融入瑞士。
而反對者則是憂慮放寬公民條件會令公民人數急增,甚至會令國家「伊斯蘭化」。根據數據指出,擁有前南斯拉夫及土耳其背景的申請者在數十年後將會大增。
根據該議案提出的放寬限制的對象為9歲到25歲在瑞士出生的第三代移民,在瑞士接受至少5年教育,且家族三代都是瑞士永久居民,上述條件都符合的人就能免去申請程序,自動變成該國公民,據估計有2.5萬人,其中6成是義大利人,其餘主要是來自巴爾幹半島及土耳其。
近30年來,瑞士3度嘗試放寬入籍條件,但均以失敗告終。瑞士是個境外內外國人口比例相當高的國家,目前人口800萬,但有四分之一的人不具公民身分。世界上只有少數如石油輸出國或盧森堡等城邦國家有這麼高的境內外國人比例。有分析指出,瑞士這次公投的結果可能對該國影響深遠。
賦予公民身分依據?
全球各個國家及地區,一般會依從血統或是出生地作為原則,來決定是否賦予該人公民身分或國籍。以美國為例,如果父母皆為美國公民,兒女無論在哪一個地方出世,也會自動成為美國公民。(外交人員、或外國入侵武裝力量成員的兒女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