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嶠人物萬象】 張李德和不讓男兒的畫業 文/黃議震 |2017.02.15 語音朗讀 709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張李德和畫作。圖/黃議震 張李德和著《嘉義交趾陶》,民國四十二年二月出版。圖/黃議震 張李德和信札。圖/黃議震 文/黃議震 在傳統華人社會結構裡,「男尊女卑」的觀念,根深蒂固,難以動搖,縱使歷史上有多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即便詩文倜儻有丈夫氣,也多被歸入非主流的「閨秀」一類,頗為寂寥。 一九二○年代,台灣婦女運動開始萌動,但直至台灣光復初期,大部分台灣女性仍無法擺脫台灣俗諺「查某人,韭菜命」的歷史宿命,即便一生奮力,也罕為歷史所記錄,美術史中尤為如是。 在賴明珠教授對台灣日治時期女性藝術家研究中,從日治時期發行的《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民報》、台灣教育會的《台灣美術展覽會(即台展)圖錄》十冊、總督府的《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即府展)圖錄》六冊,統計出「在日治時期台灣畫壇留下名字的女畫家共有二十三位」(註❶)。其中張李德和能詩、能書、能畫,且一度投身政壇,可說是「乘風不讓男兒志」的新女性。 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年),張李德和生於雲林縣西螺鎮的官紳家庭,其三伯公祖太李朝安「官至花翎副將三護艋舺水陸都督府」、祖太李朝祥「官至協水師中營千總署理滬尾中軍府」、表姑丈詹紹安為光緒朝欽點御前侍衛賞戴花翎的武進士(註❷),族望顯赫。 張李德和六歲時,入詹紹安夫人開設的「活源書塾」,隨表姑母劉活源學習漢文(註❸),奠定日後漢詩寫作的深厚基礎,十一歲入西螺公學校受新式教育,公學校畢業後北上考入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技藝科(同註❶),一九一○畢業後任教於斗六公學校。 民國元年,年方二十的張李德和,與歲貢生張元榮第四子張錦燦結褵,隔年張錦燦醫師自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民國三年返回故鄉嘉義創設「諸峰醫院」,張李德和遂辭去教職,協助夫婿共同創業(同註❸)。 婚後的張李德和在夫婿支持下,於住處諸峰醫院設「琳瑯山閣」以為文人墨客揮毫酬唱之所,賴雨若所撰〈琳瑯山閣題襟集序〉中記有昔日盛況:「風晨月夕,滿座嘉賓,杯茗爐香,鈎心鬬角,時而擊鉢,時而詩鐘……座上群賢,各舒逸興,或詠物以寄懷,或觸景而寓意,感時事而題箋,詠古人而拈韻,大摛詞藻,燦然可觀,風雅交遊,可謂盛矣。」(同註❷),一時琳瑯山閣成為嘉義文會的重要之所,而張李德和則「作台灣女界最風雅之先聲」(同註❷)。 民國十九年,時年三十八歲的張李德和從林玉山學習日本現代東洋畫之技法,三年後以〈庭前所見〉一作入選第七回「台展」,民國二十五年更以畫作〈木瓜〉入選第十回「台展」,之後陸續入選或特選於第一、二、三、四回「府展」,並於第五回「府展」榮獲「推薦畫家」、第六回「府展」榮升「無鑑查畫家」(同註❶),於日治時期台灣畫壇留名的二十三位女畫家中,張李德和的畫業可謂輝煌。 另外,張李德和在畫業之外,之於美術史的巨大貢獻──葉王研究,則罕為人知,頗值一書。民國三十七年春,嘉義市市長宓汝卓及夫人宓方璀琴有參觀水上鄉國小及苦竹寺之行,邀約張李德和同行,適逢林玉山過訪張府,於是同遊。此行張李德和見苦竹寺中的葉王交趾陶,古色斑斕,妙技傳神,讚歎不已。歸來後,因物懷人寫成〈觀苦竹寺陶器葉王師遺品記〉一文,日後張李德和便投入葉王交趾陶的調查研究。 五年後,張李德和將葉王交趾陶的考查所得集結成《嘉義交趾陶》一書,意外地成為一代名陶巨擘──葉王的第一本專論著作。張李德和闡其祕,揚其輝,俾其流芳,可謂葉王的隔世知音。 民國四十年,張李德和當選台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屆省議員,張李德和開始了與過往不一樣的政治人生。然日後若干波折,淡出政壇,幾年後黯然離開嘉義,遷居台北,晚年長男張兒雄奉迎東渡日本定居,民國六十一年病逝東瀛,得年八十。 註解: ❶出自賴明珠著《流轉的符號女性––戰前台灣女性圖像藝術》,藝術家出版社,二○○九年五月初版,第十二、十三、四十四、四十八頁。 ❷出自張李德和著《琳瑯山閣唱和集》,詩文之友社,民國五十七年春出版,第二、十三、二十頁。 ❸出自江寶釵主編《張李德和書畫集》之「張李德和生平略表」,嘉義市文化局,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出版,第一二六頁。 前一篇文章 【迎接雞年】 名家畫雞 下一篇文章 【青松來風】 體貼的狐魅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退休之後2025.05.0107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8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研朱札記】台灣第一位藏書名家及厚菴遺事【研朱札記】禁書與文字之罪【研朱札記】辜鴻銘《尊王篇》外的一章【研朱札記】消失的客語朗讀會【研朱札記】 《臺灣文藝》創刊號的浮想【研朱札記】南菜園的初曉──尾崎秀真誕生150年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