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下思潮》竹 的高風亮節

岑逸飛/撰 |2007.04.23
2349觀看次
字級

花之四君子:「梅、蘭、竹、菊」,最具超越地位的是竹,古人將它人格化,喻為「高風亮節」。何故有此形容?會否是因為竹的挺秀,竹莖中空代表謙虛,竹節分明象徵氣節,而其枝葉疏落,瀟灑脫俗,給人以格高韻勝的感覺?

竹之美,也許在其線條流暢無沾滯。白居易有首七律〈池上竹下作〉:「穿籬繞舍碧逶迤,十畝閒居半是池。食飽窗間新睡後,腳輕林下獨行時。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何必悠悠人世上,勞心費目覓親知。」頗能表達出竹的禪意

中國人和竹的關係密切,且歷史久遠,《詩經.衛風》便出現過「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詠竹詩,「淇奧」是淇水曲岸,「猗猗」是形容竹的茂盛,借此來稱讚衛武公的美德。

竹的人格化,馬上令人想起「竹林七賢」,他們是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和王戎,都是魏晉名士,性情曠達,才高志遠,且文采翩翩,有些更精通音律,例如嵇康的〈廣陵散〉,是千古絕唱。

這七個高逸雅士結為好友,終日在竹林間相會,吟詩作賦,彈唱對弈,品茗飲酒,過著閒逸生活。然則,竹林對這些名士有什麼吸引力?

竹林之美,沒有到過竹林的,相信看過電影《臥虎藏龍》的四川竹林,也能體會。人在青翠蓊鬱的竹林中,聽鳥叫蟲鳴,漫步其中,涼風徐徐吹拂,竹葉隨風搖曳發出沙啞的輕喚聲,帶來片片詩情,令女人嫵媚,男士瀟灑,感覺輕鬆,自有種獨特的閒適。在竹林清談固然妙極,即使是獨自一人,一樣能享受竹林的清靜寧謐。

「詩中有畫」的王維,便曾寫下〈竹里館〉名詩:「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幽篁」指幽靜竹林,而「竹里館」應是王維在竹林的別館,他獨坐裡面,一邊彈琴一邊長嘯。在深闊竹林,無人知曉他這般怡然快活,只有明朗月色射入林間,陪伴他享受孤寂中的愉悅。

這首〈竹里館〉寓獨居之樂於月色竹林的景觀,竹林象徵了隱逸高絕的形象,恰好吻合王維心境的適雅和禪趣。事實上,文人墨客大多欣賞竹的優雅,喜歡和竹生活,像蘇東坡的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最具代表性。

蘇東坡愛竹,與竹終身相伴,不管到哪裡,其眼簾不能沒有竹蔭。但他對竹的感情,不同環境下又有所不同,其詩中之竹,是其心態寫照。四十二歲時,他的詠竹有豪邁之風:「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答任師中家漢公〉)胸懷一腔抱負;但仕途坎坷後,他看竹的心情已趨平淡:「←←簾外竹,瀏瀏竹間雨。」(〈雨中過舒教授〉);而在〈定惠院顒師為余竹下開嘯軒〉一詩,他寫了「累盡吾何言,風來竹自嘯」,竹的靈秀已灌注其心靈,豁達心胸孕育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坦然。

「不可居無竹」的東坡,讓竹濡養了他的風骨,讓胸中的竹傾注於筆端。他曾形容北宋畫家文同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成語「胸有成竹」,由此而來。

當年文同為了畫竹,在自家房前屋後種了各種各樣的竹,經常觀察,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印象畫下。日積月累,不同季節、不同天氣和不同時辰的竹,都了然心中,只要凝神提筆,栩栩如生的竹便立刻浮現眼前。文同「成竹於胸中」,不以精細筆畫交代竹的形質,而是以暢快筆墨,簡要掌握竹幹節葉的結構,將狀似倒懸、實則堅韌的精神傳達,展現文人「寫意」本質。蘇軾對文同畫竹,以「瘦節蛟蛇走」形容,搭配兩旁伸展的枝葉,構成含蓄又不失變化的竹畫。所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正是說明竹畫具有張力的速度感。

畫竹的另一名家是清代的鄭板橋,喜歡畫清瘦之竹,畫出了竹的品格。其實他本人正是天地間一株奇竹,是竹的化身。他題在畫上的詠竹詩,也是經典。有一首流傳甚廣的〈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描繪了鄭板橋的人生和品性,淡泊名利,不戀權位,喜歡過閒淡自由的生活。

但最令人喜歡的還是鄭板橋的〈竹石〉一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不僅體現竹的高潔品格,更讚美竹的頑強生命力,把根深扎在青山石縫,任憑風吹雨打,仍然傲立生長。

(《讀者文摘》四月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