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其父母年齡相差五十四歲(也有說四十多歲);《天鵝湖》、《胡桃鉗》的作者,俄羅斯偉大的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其父母年齡相差十八歲;俄國諷刺文學流派的開拓者、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果戈理,其父母年齡相差十四歲;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享有交響樂世界之王美譽的貝多芬,其父母年齡相差十四歲;波蘭最出色的女性科學家,鐳和鏷兩種放射性元素的發現者,兩度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其父母年齡相差十一歲;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因提出相對論而成為現代物理學奠基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愛因斯坦,其父母年齡相差十一歲……
東漢時期在長沙任太守的醫聖張仲景,在八十高齡的時候膝下仍沒有兒子。一天,張仲景在長沙城外菜園散步,見到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便問道:「天大旱了,別家園子裡的菜都枯黃了,你這園子裡的菜怎麼這麼好?」姑娘答道:「地壯能保墑,菜葉咋會黃,人活八十只要棒,照樣也會有兒郎!」姑娘的話,提醒了醫聖張仲景,後來他便把那姑娘娶為小妾,成就了一對「老夫少妻」。
第二年,那位姑娘就為張仲景生了個胖兒子。八十歲的太守得了貴子,這個消息立刻傳遍了長沙城。好多人說:「張太守真是位神醫,他的養身之道就是管用,八十歲能添貴子就是見證。」也有人不相信,懷疑「八十相公年輕媳婦,不知這娃是姓誰?」
聽到民間的各種議論,「少妻」天天抹淚,「老夫」卻成竹在胸。為了給「少妻」和兒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張仲景決定辭官返鄉,臨走前他在太守府壁牆上寫下一首詩:「八十老翁得一娃,笑壞長沙眾百家;如若是我親生子,十八年後坐長沙。」
據說,十八年後,張仲景八十歲得的那個兒子,果真當上了長沙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