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檳榔 可可成屏東之光

 |2017.02.07
2446觀看次
字級
二十五歲的李沛珊(右)投入可可產業,還當起「櫃姐」介紹巧克力產品。圖/林良齊

【本報屏東訊】許多民眾知道巧克力原料是可可,但不知道台灣也能種可可。近年屏東可可種植面積不斷上升,從十五年前僅有一戶,至今有逾兩百戶種植近三百公頃,品牌也成長至二十三家;主打新鮮、品牌多樣性的屏東可可相關製品,今年在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吸引許多民眾嘗鮮。

受限於氣候,全台僅有年均溫超過二十度的屏東適合可可生長,而可可需要半日照環境,讓面臨轉型的檳榔農不用把檳榔砍掉,就在檳榔樹下種起可可。

屏東熱博可可主題館從可可手工皂、護手霜到可可飲品、茶、豆、麵包都有,許多民眾對農民創意感興趣。

二十五歲業者李沛珊說,原本是公公在種植可可,「因價格不好差點砍掉」,丈夫在工作之餘接手種植,後來成立產銷班,收購十多名農民的可可再加工製成巧克力、冰淇淋等,現在在高雄、台南多家百貨公司展售,她也轉行當起「櫃姐」介紹巧克力產品。

許多民眾質疑產地,李沛珊表示,千真萬確在屏東生產、加工;至於巧克力酸味,她解釋,如同咖啡,巧克力也會帶有果肉酸味。

老業者學新工法

未來路無限

「一開始還把可可當苦瓜」,七十歲業者陳瑞光表示,原本在北部工作,返屏東才利用假日種植可可,一開始因收益不高「可可差點被母親砍掉」,所幸在上過課程後學會加工,更推出可可茶、可可杏仁果等產品,未來打算與農友組合作社,增加收益。

屏大休閒系系主任蔡忠宏說,該系在校園內成立「下午沒課」實習咖啡廳,協助販售可可產品,未來期待與更多農友合作,成為小農的銷售平台。

長期推動可可產業的屏東縣內埔鄉文化促進協會總幹事黃琬倫說,過去許多客家人種檳榔維生,但政府不鼓勵種檳榔,許多農民轉型;約六年前屏東有業者販售可可苗,農民種植三年後採收發現可可鮮果價低,「一公斤僅二十元」,當時許多農民直呼要砍掉。

黃琬倫表示,「可可最大價值在於製成巧克力」,開辦兩年課程後,許多農民成立品牌,品牌數從三家成長為至少二十三家;屏東可可擁有品牌多樣性,加工方式也不同,讓消費者嘗試多元口味。

將引品嘗師來台

還要辦網購

黃琬倫說,去年因颱風,幾乎沒收成,未來會加強修枝剪葉,讓可可更能抵抗颱風;因傳出有不肖業者將國外可可冒用屏東可可名義販賣,之後將推出產銷履歷結合QR Code,讓消費者吃到巧克力也能知道可可從何來。

未來該協會將把國外巧克力品嘗師引進台灣,並建構網路商城;目前也與種植可可數量最多的內埔鄉東片村及東勢村合作,最快今年底民眾就可以到兩個社區來一場「可可小旅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