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北美大地 北美木鸛擁有個性木雕頸 文/林心雅(Hsin-ya Lin) |2017.02.05 語音朗讀 216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北美木鸛繁殖成功率和大沼澤的水況息息相關,幸好近年此鳥數量已有回升跡象。 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北美木鸛繁殖成功率和大沼澤的水況息息相關,幸好近年此鳥數量已有回升跡象。 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北美木鸛具黑色雙腳與粉紅腳爪,展翅時,可以看到牠們雙翼底部黑色的羽毛。 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文/林心雅(Hsin-ya Lin) 脖子猶如木雕 第一次看到北美木鸛,是在佛羅里達州南端的大沼澤國家公園,就在遊客中心建築的後面、筆直伸入偌大沼澤的蛇鵜步道旁。此步道位於大沼澤東側泰勒河沼上游,全程僅一公里多,卻堪稱為公園內最有名的生態步道。 這裡的鳥兒儘管野生,卻不太怕人,有時甚至可以在咫尺之近的距離觀察。之所以不怕人,我猜,可能因為這整塊荒野溼地在一九一六年就被保護起來了,屈指一算,迄今剛好屆滿百年。就在這條步道上,我們近距看到了生平從未見過的鳥兒,譬如之前曾介紹過的蛇鵜,還有較為罕見的木鸛。 有趣的一張臉 起初乍看到木鸛白色的背影,從身長大小判斷,我還以為是一隻大白鷺,因為牠全身雪白,也在淺水處覓食,但體型似乎來得壯些。再認真觀察一下,立刻判斷此鳥非白鷺也。從何得知呢?因為大白鷺覓食通常一動也不動,像一尊站立的模型似的,但這隻大白鳥卻一直低著頭,邊走邊覓食。 待牠轉過頭來,哇,好有趣的鳥喔!那長長的、棕褐色的嘴喙不但比白鷺的喙要粗長得多,而且喙尖還略微往下彎。臉的顏色和嘴喙相似,最特別的,莫過於牠那一段棕褐色脖子,還真像是一節木棍!百聞不如一見,難怪英文會稱之為「木鸛」(Wood Stork)。 先助跑再起飛 木鸛是一種長腳大型涉禽,也是北美唯一的鸛科鳥類。成鳥身長八十五到一一五公分,雙翼張開從一四○到一八○公分不等。雄雌外型相似,但公鳥比母鳥稍大也稍重些,前者體重約二點五至三點三公斤,後者體重從二公斤到二點八公斤。 牠們全身雪白羽裳,仔細看那棕褐色頸部猶如一截別致的木雕。曾見木鸛從空中翩翩降落,羽翼寬大,飛翔姿勢極其優美;在淺水處走起路來,步伐沉穩而安詳。我還注意到了木鸛起飛的姿勢和沙丘鶴很像,首先得奔跑一段距離,邊跑邊用力搧動雙翼,待上升浮力夠了才翩然飛起。飛翔之際,頭頸向前伸直,兩腳往後伸至尾羽。 形似鶴亦似鷺 此鳥看起來比沙丘鶴小些,可是兩者在外型、動作、和神韻上,卻有些相仿。詩經朱公遷疏義云:「鸛,水鳥,似鶴者也。」僧守仁詩曰:「垤鸛何翩翩,頗與鶴同類。」可見,連中國古人也這麼認為。 《辭海》則描述得更為詳盡:「鸛,鳥綱……大型涉禽。形似鶴亦似鷺;嘴長而直。翼長大而尾圓短,飛翔輕快,常活動於溪流近旁,夜宿高樹。主食魚、蛙、蛇和甲殼類。」北美木鸛的嘴喙也是豎直而堅厚,屬肉食性動物,主食以魚類為大宗,此外如蛙、蛇、鼠、蜥蜴、蝸牛、昆蟲等、還有甲殼類、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甚至其他鳥類的雛鳥都不忌口。 長喙觸覺敏銳 木鸛在淺水中覓食時,不像鷺類主要依賴視覺,而是像黑面琵鷺般,透過觸覺。牠們通常單獨漫步於淺水處,一邊緩慢向前行走,一邊將微張的長喙探入淺沼中,用喙部敏感的觸覺捕捉水中獵物,因此牠在污濁的泥沼中也能覓食,而且在水中邊走邊找尋食物,還不時用腳爪輕輕踢攪沼底,好把泥土裡躲藏的小魚趕出來。 根據生物學家研究,木鸛長喙一旦碰觸到什麼,會以千分之二十五秒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啪地將餌食咬住──這是至今所知的,脊椎動物最快速的反射動作,相當厲害。 儘管身懷絕技,北美木鸛卻因棲息環境改變而面臨生存威脅。為什麼會這樣呢? 30年復育有成 原來大沼澤濕季從五、六月持續到十一月間,全年約有八成雨量落在此期間。從十一月底到翌年四、五月是乾季,沼澤逐漸乾涸。木鸛便是在濕季結束、乾季開始之際築巢,此時河沼變淺,魚類集中而易捕捉,鳥兒能很快取得足夠食物來哺育雛鳥。數周後當雛鳥長大離巢時,濕季尚未開始,水淺,雛鳥覓食也容易,存活率就相對提高了。木鸛育雛的成功率和當地水況,便是如此緊密相關。 然而,佛羅里達在二十世紀中葉大興水利工程的結果:乾季時,水源轉去供應都市數百萬人口用水,使原本就缺水的公園更加乾旱。到了濕季,又將高漲的水導入,讓淹水的公園更加氾濫,等於直接擾亂「乾濕季」自然生態平衡。據園方統計,一九六○年公園有兩千五百對的木鸛築巢孵育,到一九八七年僅存兩百五十對。此鳥並在一九八四年被列入聯邦的瀕危物種名單中。 經過三十年的漫長復育,北美木鸛數量緩慢回升,在二○一四年六月二十六日從瀕危物種名單中除名,升級為被威脅物種。何其有幸,今日我們仍能目睹此鳥優美獨特的外貌,願有朝一日,牠們不再名列被威脅物種。 前一篇文章 黑冠松鼠猴 下一篇文章 軟珊瑚也有硬骨頭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 作者其他文章【相遇北美大地】 北美灰松鼠【相遇.北美大地】美洲紅隼 北美最小的獵鷹【相遇.北美大地】沙漠中的吉拉啄木鳥【相遇.北美大地】多彩的美洲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