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食品變裝 減量不減價 唬消費者

編譯林奕榮 |2017.02.04
1665觀看次
字級

英國公投脫歐結果確定後,英鎊應聲重貶;基於成本考量,英國食品公司Premier Foods執行長達比召集採購主管,下令把供應商從國外換成國內廠商。

更換供應商的程序並不簡單,也無法在短期內完成,因此即使在通膨升溫、匯率波動劇烈時,多數消費品牌業者仍不傾向採取這種措施,理由之一是消費者了解成本增加代表價格隨之上漲,可能就此不再上門。

不過,許多消費產品集團苦於成本攀升,難以在不流失顧客的情況下維持利潤,因此紛紛仿效Premier Foods的做法。

製造商與連鎖超市曾有慘痛教訓,若價格調漲過快、過多,將失去錙銖必較的消費者。據英國政府資料,2008至2013年工資的成長並未跟上通膨速度,使英國業者的平均獲利下滑9%。

一些食品集團因此開始採用「縮水式通膨」(shrinkflation)策略;這種方式最初是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時期美國企業先採用,藉以保住利潤。業者把產品包裝的尺寸縮小,維持價格不變,希望能說服消費者,讓他們相信自己沒有多花錢。

瑞士三角巧克力Toblerone便採取這種策略,該公司把巧克力片的間距加大以減輕分量,外包裝則維持原狀。此外,過去幾年來瑪氏(Mars)的Mars和士力架(Snickers)巧克力棒也變得更小。吉百利(Cadbury)的Creme Eggs巧克力蛋,則從1盒6顆減為1盒5顆。還有一些製造商採用多層包裝策略,讓產品在架上看起來更大,實際內容量卻減少。

另外,標榜產品加入了「新」元素,也是調漲價格的一個好藉口。法國Activia優格最近把低脂產品Big Pot由500公克減為450克,但售價未變。Activia指出,這是因為採用新包裝與新配方。

一旦漲價勢在必行,業者有時候會逐步調漲。零售顧問公司IRI的國際部總裁岡薩雷茲─赫塔多說:「業者可能不會一下漲價10%,而是在一段時間內分3次調漲,每次漲3%。」

英國4大零售商特易購(Tesco)、莫里斯超市(Morrisons)、聖伯利超市(Sainsbury)及Asda連鎖超市集團曾嚴重失策,在2008~09年英鎊兌美元重貶30%、兌歐元挫跌25%之際決定聯手漲價。當時這4大業者的市占率高達75%,但增加的成本全部轉嫁給消費者的錯誤決策,讓德國Aldi、Lidl廉價超市乘虛而入,共奪下約10%市占率。

過去一年來,棕櫚油、砂糖、小麥與可可脂上漲,但零售商不再重蹈覆轍。他們已經了解,消費者懂得貨比三家。一名資深主管表示:「我們花了2年才找回消費者的信任,現在絕不能漲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