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年菜難免油膩,這時候來壺普洱茶最能去油解膩。然而,普洱茶從粗茶搖身一變成為「貢茶」,實源自清朝。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清代的皇族們將喝粗茶的傳統,從關外帶到了關內。普洱茶也從過去游牧民族消費的粗茶一躍成為皇家專屬的貢茶。
然而,單單將普洱茶列為貢茶還無法滿足皇室需求,所以在清朝,普洱茶樹要精心照顧、加工製作上要化簡為繁,運輸包裝更要大氣。
隨著皇室的熱愛,朝廷大臣也跟著炒作起普洱茶的生意了。乾隆時期的權臣和珅就是炒作普洱茶的好手,據史料記載,清嘉慶四年查抄和珅府時,同時查抄內務府大臣和工部尚書、戶部尚書福長安府邸。除了抄沒大量的金銀財寶,還記載著查得「普洱茶三百圓八十八團桶」。
抄沒清單送到嘉慶皇帝手中時,他下旨將其他財物均收歸國有,只在普洱茶之上畫了一個朱紅色的圓圈,留作皇上御用,可見其受到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