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當張老師!要抽籤才能過年值班,一起上工的專職員工會煮火鍋讓他們暖胃、感謝奉獻。圖/記者李祖翔
文/記者李祖翔
「張老師」成立邁向第四十八年,服務總量高達兩百九十萬人次,這是逢年過節也不停休的成果。
「願意過年值班的義務張老師很多,還要抽籤才能來。」台北張老師中心總幹事涂喜敏指出,義工在值班時專職員工也要在場,而過年店家開張的少,員工會準備糖果、點心或火鍋、泡麵,和老師一起享用,「很多義張其實都結婚、當媽媽了,所以來服務等於是犧牲回娘家、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有人甚至帶年菜來上工。」
按理說,過年忙團圓、行春,電話量應該要少,沒想到每逢佳節倍思親,孤單寂寞的人反而增加了,「往年來電的多是中壯年,去年卻接到老人家來電,說孩子不在身邊,難過。」因此張老師陪老人家談天說地,恭祝新年快樂,度過感傷的年節。
「除了過年,過節也一樣要工作,去年耶誕節就有位先生打來,劈頭就罵,說打了三年才通,認為『公家機關』不可以沒人服務。我們先是開心,覺得他好鍥而不捨是一種肯定,再解釋張老師不是政府機構及資源有限的難處,也跟他分享電話暢通的小秘訣,如先打行政電話,有空檔就會轉進去。」涂喜敏表示,現在張老師還有面對面晤談,只要預約,什麼都能聊,看到張老師的表情輔導成效更好、更能抒解鬱悶。
無論專職或義工,張老師的工作人員都「很佛心」,除了專職要上晚班、周末班,領的還是值班費而非加班費,義務張老師也多跨縣市,如在雲林工作卻定期回基隆老家服務,去年花蓮張老師整併到宜蘭,也有社工到宜蘭張老師當值班義工,再趕搭末班車回去,總幹事涂喜敏選擇不婚,全心全意地為社會奉獻。
特別的是,許多張老師及專職人員都被創辦人宋時選的前瞻及精神感動,不只有始有終付出,還將「初一至初三,主管會和宋公一起向值班者拜年、發紅包」的傳統保留下來,金額雖不多,但張老師基金會的董事長、執行長、各中心總幹事及二十年到四十年資歷的張老師依然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