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以來,暴雨成災的泰國南部,災情持續惡化,這場三十年來最強的一月分降雨,已導致至少三十人喪命,共有十二個府(省)受災。
這場水災,讓人想起二○一○年時,泰國發生的那場五十年來最大水災。諷刺的是,那次的大水,除了無可避免的天災之外,還有政治角力的「人禍」摻雜其中。
當時,「為泰黨」的總理盈拉才上任兩個多月。從事實的層面來說,那是場天災,很難苛責政府,如果再把盈拉是從無政治經驗的因素考慮進去,她在那段時間所表現出的鎮定、堅定,已經很難能可貴。
泰國媒體在洪水逼臨首都曼谷的時候,卻開始對盈拉進行抨擊,指稱她面對這場災難,弱點暴露無遺,指揮無方、救災不力,甚至還嘲諷地說,「她的哥哥(遭政變推翻而自我放逐的前總理塔信)也許會很後悔把她置於這一境地吧」。
對於這些指責,盈拉僅含蓄地表示,她希望彼此對立的政治團體,能夠放下成見,大家團結一致解決問題。盈拉的話說得含蓄,但明顯意有所指,她指的就是軍方及「民主黨」當政的曼谷市政當局。
從洪水日益逼近曼谷開始,「民主黨」籍的曼谷市長素坤攀,就一直與中央政府的「水災救難中心」不同調,甚至很高調地表示,所有的事情「只需要聽我的」。
當時,「水災救難中心」要求素坤攀打開幾條運河的閘門,以便讓洪流可以從曼谷市東、西兩邊排流,以免進入曼谷。
位在曼谷南邊,由「為泰黨」主政的北欖府,也表示府內的所有疏浚管道都已打開,可以讓曼谷排流的水通過,結果卻遭到素坤攀拒絕,理由竟然是「曼谷市的運河是蒐集雨水用,要雨季過後才能打開閘門」。
那時洪水已經兵臨曼谷城下,素坤攀拒絕打開閘門,目的其實路人皆知,就是要讓水淹曼谷,造成首都癱瘓,藉之打擊盈拉政府。許多支持當時政府的電台,紛紛質疑軍方在那場危機裡的態度。
北欖府的一位電台主持人就表示,很多人都懷疑,盈拉政府是否正面對著一場「水災政變」?
他們認為,軍方在救災中並未盡力,目的就是要盈拉政府難堪,藉機予以推倒。另一方面,「民主黨」黨魁、前總理阿披實及軍方,都曾呼籲盈拉應該宣布「緊急狀態」,但是盈拉一直按兵不動,據稱就是「為泰黨」及支持政府的「紅衫軍」領袖都極力反對,他們擔心一旦宣布緊急狀態,會賦予軍方太大權力,甚至引發政變。
最後,大水雖然淹到曼谷周邊,但在千鈞一髮之際退了,也幫盈拉政府解圍。一場水災,災民上百萬,他們大概作夢也沒想到,政治人物居然還有空在幕後較勁。
不過這次的災區在泰南,是支持和軍方關係甚為良好的「民主黨」鐵票區,所以應該不會發生前述狀況。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