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為台灣工業重鎮,鋼鐵、石化、煉油廠及造船等大型重工業座落在此。應運而生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穿堂上一個個風車葉片快速旋轉,發出光耀眼奪目的藍綠色,彷彿是一個大型的裝置藝術。建築物採高跨矩、高承載設計,本體即是展示品,經由「科技歷史與傳承」、「資訊與能源」、「生活中的科技」、「材料與機械」體會科技神奇。
立體電影院內有寬23.6公尺、高17.2公尺的超寬平面螢幕,戴上立體眼鏡就可觀賞到三度空間的立體電影,加上六音軌高傳真電影音響系統,構成了震撼的視聽效果。
典藏部分,湯姆金針織機原是中興紡織廠所有,創造出享譽全國的「三槍牌內衣」。在歷史的流變中,織襪機正可作為臺灣1960年代由農村經濟邁向工業化的具體象徵。為了呈現台灣電腦產業歷史,館方徵集獲贈「小教授二號」,常設展出於工業史蹟館,記錄著台灣資訊工業的成就。另一方面,台灣地籍管理制度的健全,土地測繪儀器功不可沒,館方陸續收購保存該批儀器,典藏台灣百年測繪的歷史。
「臺灣山刀傳奇」則展出超過百件原住民特色刀具。從刀的角度看它,它只是一種工具,從文化的深度看它,它是台灣珍貴的原生文化,在原住民日常生活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時代典藏
農村經濟邁向工業化的象徵
台灣總督府工程水準儀
日據時代後期,日本採「工業臺灣、農業南洋」政策積極開發臺灣。「經緯儀」為三角測量、量度水準及垂直角度的測量工具;「水準儀」則是檢測垂直、待測物傾斜方向與角度的測量工具。兩者對於日據時代的基礎建設貢獻良多,使當時的臺灣地政業務更具現代規模。
全自動吊花織襪機
織襪機俗稱「社頭走馬仔」,源於台灣織襪生產大本營彰化縣社頭鄉,從編織、染色、縫合、定型、染色、包裝到運送,整個鄉等同於一條生產線。
「全自動吊花織襪機」引進日本25段式三色全自動提花機,增加鼓花的部份成為26段織襪機,1969年取得專利權後以吳德生姓名縮寫WS-26為此機命名。
小教授電腦二號
小教授二號是宏碁電腦公司在1982年上市發表的八位元電腦產品,也是最早的蘋果電腦複製機。可外接一台小型印表機、綠光型的黑白螢幕、以及錄音機儲存資料。雖然沒有APPLE 2的文字模式,而是將所有的中文文字藉由軟體「畫」在螢幕上,卻是當時電腦能顯示中文的唯一經濟方式,德國晶片(CHIP)電腦雜誌評選其為當年度「十大個人電腦代表作」。
富士霸王腳踏車
日據時代由富士公司生產的腳踏車,重達三十多公斤,把手表面使用昂貴的電鍍處理,座椅採全牛皮設計,並有兩支大彈簧。前煞車系統使用連動桿裝置;後煞車用腳反踩踏板即可以煞車。通常只有巡查大人(警察)、政府官吏、醫師、大地主與接生婆才能擁有,就像是現在的進口轎車一般,是當時很有派頭的交通工具。
湯姆金針織機
坊間俗稱為「檯車」,在大陸跟香港則泛稱「嚕機」,湯姆金針織機是西元1847年由英國人梅洛氏發明,後經美國人湯姆金兄弟多次改良而成,所以稱為「湯姆金針織機」。機身外觀具有優美的巴洛克法式家具腿架,且配置兩組針盤而讓織機左右對稱,動力源自電動馬達轉動針盤讓紗線於織針內成圈織布。
山刀傳奇
引導收藏家尋根追索
族群的獨特形制
原住民佩帶與使用之刀具以「番刀」之稱,「番」字似有著某種輕視的意含,因此現在都以原住民刀或是山刀來稱呼。
台灣受到外來文化植入,加上各族群的互動、交流、混化,已漸漸改變了各族群刀具的原本樣貌。
還原泰雅文化意涵
涵蓋泰雅、賽德克、排灣、魯凱、卑南…等各族刀具創作與收藏,族群系統型制清楚標示,釐清過去民眾對族群刀模糊與粗略的誤解,還原族群文化意涵。
特色刀具的溯根
山刀兼負著生活用具、儀式禮具,甚至是身份象徵,代表原住民背後深層的尋根追索,更是一件看得見、摸得著的重要文化資產。此特展突顯族群技藝傳承、生活器物原貌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