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每個人都有希望,希望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能為我們帶來無窮力量。遇到挫折、困難時,只要心中有希望,永不放棄、相信自己,就能成功。
成語「死灰復燃」的典故,與今日用法已完全不同。《史記》記載,西漢時有一個人叫韓安國,是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的中大夫。有一次,漢景帝因為一件小事誤會梁孝王,韓安國不顧安危,為梁孝王說好話。漢景帝弄清真相後,梁孝王得以保全,為此重賞韓安國,給予提拔與獎賞。
後來,韓安國恃寵而驕犯了法,被判了罪,流放到蒙地(今安徽一處),當地的小官落井下石欺負他,韓安國很生氣地說:「死灰獨不復然(燃)乎?」你以為我就再沒有出頭之日了嗎?欺負他的人說:「然即溺之。」就你,還死灰復燃?你如果死灰復燃,我就把你這死灰澆滅。雖然受了辱,但韓安國也沒辦法。
後來,韓安國果然官復原職。韓安國對當年欺負他的人放話:「趕緊來認罪,不然就殺了你全家。」這個人害怕了,光著膀子就來叩頭求饒。韓安國說:「你現在可以撒尿了。」這個人嚇得面如土色,連連求饒。這就是「死灰復燃」的出處。
這個成語原義是:「雖有暫時的挫折和困難,失去了權力或地位,但是也可能東山再起。」本來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褒義詞。然而,現在指的卻是,「銷聲匿跡的壞事情、壞現象、壞風氣、壞人物、壞勢力又重新出現」,完全是一個貶義詞了。
【原文】
其後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燃)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引自《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