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經典文學】(18)

文/星雲大師 |2016.12.26
1506觀看次
字級
廣濟橋,又稱湘子橋。位於廣東潮安縣韓江上,南宋(1170)開始修建,歷時57年建成。全橋長515公尺,共24墩,中段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能開能合,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圖/新華社

本 箴(上)
孝悌為立身之本,忠恕為存心之本,
立志為進修之本,讀書為起家之本,
嚴肅為正家之本,勤儉為保家之本,
寡欲為養身之本,慎言為遠害之本,
節欲為卻病之本,清謹為當官之本。
──明‧王錫爵

 

【作者】

王錫爵(1534~1614),字元馭,號荊石。南直蘇州太倉人,祖籍山東莘縣,明萬曆年間吏部尚書、當代著名學者,書法亦頗可觀。其作品〈本箴〉作為警世文章,曾入選明代「國朝館」課經,主要是傳承「仁義禮智信」的儒家精髓。

【居家之道】

一、佛教對孝道的看法?

佛教認為孝可分為三種層次:
一般的甘旨奉養,使父母免於飢寒,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悅,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惡道,了生脫死,使宗親得度,永斷三途輪轉之苦,才是上上大孝。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系列(二)人生與社會》〈佛教的道德觀〉

二、怎樣的傳家之寶,才能讓家庭和樂、家族興盛綿延呢?

1.「勤儉」是傳家之寶:社會上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他們之所以能成功,絕不是從安逸享受中得來,而是從勤儉奮鬥中獲得的。
2.「孝道」是傳家之寶:親子之間有著「上代以來,從己而出」的血緣關係。藉著世代相傳的倫理,人類的綱常秩序才能穩固和延續。
3.「慈悲」是一種傳家之寶:培養孩子有慈悲心、有善念,他就能與人為善,不會到處樹立敵人,而擁有平安順遂的人生了。
4.「信仰」是傳家之寶:人不能沒有信仰,沒有信仰,心中就沒有力量。但是要選擇正信的宗教,如天主教、基督教、佛教。
除此,其他如儒家的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佛教的五戒十善、四攝六度、八種正道等,以及書香、教育、知識、明理、忠信、誠實、歡喜……,都是值得代代相傳的珍寶。

──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中)》〈佛教對「家庭問題」的看法〉  

增加營養
文/星雲大師

身體不好,要增加營養;體力不足,要增加營養。總之,人的健康,要靠增加營養來維持。
保持人體健康的營養,也不一定只靠食物、藥物,或是什麼珍貴的補品;其實,真正的營養,寬心、樂觀、積極、愛人、明理、感恩、知足、慚愧、惜福、結緣、慈悲、智慧等,都是最好的營養。
此外,清淨的空氣就是我們的補品,和煦的陽光也是我們的營養,良言鼓勵,體貼慰言,也都是美好的資糧。
世間上,有一些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越是清閒疏懶,越是精神萎靡,暮氣沉沉;但也有的人每日東奔西跑,忙碌不堪,卻越忙越有活力,越忙越是精神煥發,生氣盎然。可見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忙碌勞動,更是身心最滋養的肥料。古代禪門的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臨濟禪師的「栽種松樹」;道元禪師的「晒香菇」,不但是修行,其實也是最佳的養生之道。
然而,世間上也有一些人,不但不注意身體的營養,不懂得保健,反而戕害自己的身心。例如:不應該發愁的時候他發愁;不應該生氣的時候他生氣;不應該有的欲望他貪求,不應該拒絕的他排斥。一個人如果量小如酒杯,就算是天降甘露給你作為補品,你也所得不多!
平時我們讀書,讀書是營養;我們旅行,旅行是營養;我們信仰宗教,信仰是營養。有時候我們交友,也是為了增加營養,所以交友時要看,這個朋友有沒有營養?我們所接觸的周遭,只要對自己的道德、品性、智慧、人緣能有所增加者,都是重要的營養。
甚至,天地萬物,都是彼此互相補充營養。因此,我們除了自己要吸收從外面而來的營養以外,自己本身也應該時時以微笑、好話、服務、奉獻、結緣等,作為回饋給別人的營養。人際相處,能夠彼此相互營養,這才是真正的增加營養。

──摘自《迷悟之間》第二冊 p.180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