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天下雜誌
文/安琪拉.達克沃斯
尼采寫道:「當一切都很完美時,我們不會追問這一切是怎麼來的。我們滿心歡喜地沉浸在其中,彷彿一切都像變魔術一般湧現。」當我讀到這段文字,想到年輕選手看著偶像史畢茲(Mark Spitz,單屆奧運橫掃7面金牌且全破世界紀錄)展現出超越人類極限的身手。
「沒有人能看見藝術家的作品是如何變出來的。」尼采說,「這是藝術創作的優勢,一旦我們能看見藝術生成的過程,它就會因此失去魔力。」換句話說,我們想要相信史畢茲天生就能用無人能及的方式游泳,我們不想坐在游泳池畔,看著他從業餘人士變成職業高手,我們比較喜歡渾然天成的卓越,我們深信奇蹟,不相信平凡。
但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想要騙自己相信,史畢茲的精湛泳技不是他日積月累的成果?
「我們的虛榮、自戀促成了對天才的崇拜。」尼采說,「因為,只要把天才視為奇蹟,我們就沒有必要拿自己去跟天才相比,發現自己的不足……當我們稱某人是『奇蹟』時,也就表示『沒必要跟其相比了』。」
換句話說,把天才塑造成神話,讓我們就此擺脫負擔,能夠安心地維持現狀。我剛開始教書時,確實也是如此,我也誤以為每個人的成就是天分決定的,這樣一來,我和學生都可以不用再努力改變現狀了。
所以,優秀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尼采得出結論。創造卓越的人是「專注於一個方向,竭盡所能,充滿熱情地觀察自己與他人,在所有事物中洞察各種模式和動機,不斷地整合各種可行的方法」。
那天分又是什麼呢?尼采認為我們可以拿工匠當範例:「別再談天生的才華了!任何領域都可以找到沒什麼天分,卻很卓越的人物。他們的優秀是透過努力而成就的,他們是逐漸變成『天才』(如果一定要用這個詞)……他們都擁有一流工匠的認真態度,先學會正確地製作零件,再打造出優異的成品。他們投入時間,慢慢地琢磨,他們覺得把小細節做好,比完成亮眼的整體更有樂趣。」
(本文摘自《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