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隨筆 育嬰散文書 母親的自我凝視

文/石曉楓(台灣師大國文系教授) |2016.12.25
1838觀看次
字級
《母親進行式》 作者:楊子霈 出版社:方寸文創

文/石曉楓(台灣師大國文系教授)

一九九○年代以降在台灣出版的女性育嬰散文,遠有簡媜的《紅嬰仔》、宇文正的《新媽和蘋果籽》,近則有蘇美《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楊子霈《母親進行式》,大抵皆以長篇散文的形式,從得知懷孕時的驚喜之情、孕吐、胎動、性別期待,乃至於生產時的疼痛煉獄,生產後的哺乳困難、坐月子甘苦等,一路而下俱是育兒血淚史的紀錄。

然而,相較於前輩書寫,可以感受到蘇美、子霈這一代的七○後作者(無論兩岸),個人意識顯然相對強烈,在孕育新生命的過程中喜悅誠然不減,但溫柔的謳歌與期待裡,總會聽到猛烈撞擊的雜音,她們需要花費更多唇舌,說服自己為何犧牲以及犧牲的限度,從本書開篇引西蒙.波娃語,可見子霈素來女性意識之明晰。

也因此,七○後這一代母親所關注的,更是新手媽媽的疼痛與焦慮、孤獨與壓抑,以及因此而來的改變與成長(蘇美語)。然而,相較於文藝女青年蘇美以較多負能量正面迎擊的嬉笑怒罵,子霈的筆調則明顯節奏明快,以理性的思考與辯證見長,全書從個體自我實踐的問題,到夫妻共識的琢磨、親屬關係的位移調整,乃至於整個社會體質的考察,子霈都能做到全方位的觀照。

《母親進行式》裡最讓我嘆服的,是孕期及育嬰階段裡,除了關注自我生理不適以及雙胞胎教養之外,子霈猶能以其一貫細膩體貼的特質觀察環境,親歷/探究醫療結構中的醫院分級制、健保制度、醫療糾紛種種問題;在雇主身分之外,理性平衡雇傭關係;在托嬰過程中關注收托比,並為照顧工作者的薪資偏低發不平之鳴,凡此皆非翻閱育嬰手冊、吸收育嬰新知能得,唯設身處地、關注周遭環境得以致之,由此看來,此書顯然在自我扣問之外,有更廣闊的社會面向。

《母親進行式》裡最讓我感動的部分,則是這位拿到「疼痛入場券」的孕婦一路行來的自我成長,她體會到疼痛的身體經驗,可以讓女性「領悟了生命的得來不易,從此再沒有更大的疼痛能擊倒她」;她在照撫雙胞胎時生命虛耗的焦慮之外,體會到生命如花開,錯過了感動的瞬間,就再也不能重來。

某些時刻,子霈還能發出意味深長、頗具哲思的評論,例如感受到懷抱新生命的開心後,她寫道:「所以為什麼很多小說會以新生命的誕生來作為救贖,比如蕭紅《呼蘭河傳》裡的馮歪嘴子、或黃春明〈看海的日子〉裡的妓女白梅,其來有自。當然政客喜用懷抱兒童來漂白自身罪惡,也是一樣。嬰兒如菩薩,對待眾生無差別心,面對菩薩會生出修行之心或利用之心,也就端看個人。」(輯一.十五、兩千動物園)她看世事人情真如張愛玲般冷澈,但是,冷澈中又自有溫暖懷抱。

(本文摘自《母親進行式》)一九九○年代以降在台灣出版的女性育嬰散文,遠有簡媜的《紅嬰仔》、宇文正的《新媽和蘋果籽》,近則有蘇美《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楊子霈《母親進行式》,大抵皆以長篇散文的形式,從得知懷孕時的驚喜之情、孕吐、胎動、性別期待,乃至於生產時的疼痛煉獄,生產後的哺乳困難、坐月子甘苦等,一路而下俱是育兒血淚史的紀錄。

然而,相較於前輩書寫,可以感受到蘇美、子霈這一代的七○後作者(無論兩岸),個人意識顯然相對強烈,在孕育新生命的過程中喜悅誠然不減,但溫柔的謳歌與期待裡,總會聽到猛烈撞擊的雜音,她們需要花費更多唇舌,說服自己為何犧牲以及犧牲的限度,從本書開篇引西蒙.波娃語,可見子霈素來女性意識之明晰。

也因此,七○後這一代母親所關注的,更是新手媽媽的疼痛與焦慮、孤獨與壓抑,以及因此而來的改變與成長(蘇美語)。然而,相較於文藝女青年蘇美以較多負能量正面迎擊的嬉笑怒罵,子霈的筆調則明顯節奏明快,以理性的思考與辯證見長,全書從個體自我實踐的問題,到夫妻共識的琢磨、親屬關係的位移調整,乃至於整個社會體質的考察,子霈都能做到全方位的觀照。

《母親進行式》裡最讓我嘆服的,是孕期及育嬰階段裡,除了關注自我生理不適以及雙胞胎教養之外,子霈猶能以其一貫細膩體貼的特質觀察環境,親歷/探究醫療結構中的醫院分級制、健保制度、醫療糾紛種種問題;在雇主身分之外,理性平衡雇傭關係;在托嬰過程中關注收托比,並為照顧工作者的薪資偏低發不平之鳴,凡此皆非翻閱育嬰手冊、吸收育嬰新知能得,唯設身處地、關注周遭環境得以致之,由此看來,此書顯然在自我扣問之外,有更廣闊的社會面向。

《母親進行式》裡最讓我感動的部分,則是這位拿到「疼痛入場券」的孕婦一路行來的自我成長,她體會到疼痛的身體經驗,可以讓女性「領悟了生命的得來不易,從此再沒有更大的疼痛能擊倒她」;她在照撫雙胞胎時生命虛耗的焦慮之外,體會到生命如花開,錯過了感動的瞬間,就再也不能重來。

某些時刻,子霈還能發出意味深長、頗具哲思的評論,例如感受到懷抱新生命的開心後,她寫道:「所以為什麼很多小說會以新生命的誕生來作為救贖,比如蕭紅《呼蘭河傳》裡的馮歪嘴子、或黃春明〈看海的日子〉裡的妓女白梅,其來有自。當然政客喜用懷抱兒童來漂白自身罪惡,也是一樣。嬰兒如菩薩,對待眾生無差別心,面對菩薩會生出修行之心或利用之心,也就端看個人。」(輯一.十五、兩千動物園)她看世事人情真如張愛玲般冷澈,但是,冷澈中又自有溫暖懷抱。

(本文摘自《母親進行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