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亞東紀念醫院小兒腸胃科林裕誠醫師與台大醫院小兒科倪衍玄教授合作的重要研究,找到小兒脂肪肝的關鍵成因「IRGM基因變異」,除了肥胖因素外,小兒脂肪肝患者,高達二成八有IRGM基因變異。
林裕誠表示,國內肥胖兒童青少年約有二成二罹患脂肪肝,雖然脂肪肝的致病原因和肥胖有關,醫界過去並不了解,為何同樣肥胖程度的兒童青少年,只有一部分人罹患脂肪肝。研究團隊追蹤分析八百三十二名、六至十八歲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落入「肥胖」的兒童青少年後,發現有IRGM基因變異者,發生脂肪肝的風險,較無基因變異者兩倍高。
林裕誠說,IRGM蛋白是調控細胞「自噬作用」的重要啟動因子,自噬作用如同「清道夫」,可以消化掉過多的細胞內脂肪堆積。一旦IRGM基因變異,肝臟細胞自噬作用活性降低,就會增加肝臟細胞內的脂肪堆積。
這項重大發現,十二月發表在國際頂尖的《肝臟學期刊》上,被評選為「特色論文」,可望進一步研發增進IRGM蛋白活性的藥物治療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