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魚媽
小時候,每次經過延平街派出所時,家人總會揶揄我:「妳以前在這裡待過喔。」使得我比別的小朋友更害怕警察伯伯,看到警察局或派出所,若能繞路絕不從前面經過,一定要經過時絕對低頭快閃。
三歲時,跟隨鄰家哥哥姐姐到離家六條街遠的小學遊玩。因為貪玩,沒有跟哥哥姐姐們一起回家,想回家時卻又不認得路,在街上嚎啕大哭,然後就被送入了延平街派出所。
據家人轉述,還好我當時除了哭,還會用台語說:「爸爸叫江模德,在仁愛區公所做里幹事。」所以當大人們遍尋不著時,爸爸接到了警察伯伯的通知,這樣我才又回到了家。不然今天恐怕不姓江,也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模樣?
因為有這樣的切身之痛,所以我在孩子會自由行走後,外出時除了緊緊跟在他們身邊之外,也教孩子背誦爸爸媽媽的姓名,以防幼時「走失記」歷史重演。姐姐上幼稚園後,母女更常演練背誦。
有一次,在姐姐正確地回答了爸爸、媽媽的名字後,我忽然靈光一閃,福至心靈地問:「那阿嬤的名字呢?」搶在姐姐回答前,一旁三歲妹妹童稚的聲音便響起:「阿母。媽咪都叫阿嬤『阿母』,所以阿嬤的名字叫『阿母』。」聽了不覺莞爾,孩子們的邏輯就是這麼單純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