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左圖)先是與「台灣總統」蔡英文(右圖)通電話,又在電視專訪中為美中貿易問題放話質疑一中政策,不但美方自己人不滿,中國大陸反彈,台灣也無法開心,憂心未來成為談判桌上被交易的棋子。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再出狂語,質疑「一中政策」,準備把「一中政策」放上談判桌,在美中台三方都激起風波。熟悉兩岸關係的美國學者看法不一,但此舉的風險是「美國為了以一中交換其他利益,最後將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賣掉」。在這場美中鷹龍博弈中,台灣被迫提心吊膽,避免從「棋子」變「棄子」。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十日受訪時說,他完全清楚美國的「一中政策」,但不知美國為何要被「一中政策」所束縛,除非中國在包括貿易問題上,和美國達成協議。言下之意,川普準備把美國已實行四十四年的「一中政策」放上談判桌,把外交政策當成可以明白寫在議價單上的選項,美國學者對美台灣關係及未來區域情勢的看法,不無擔憂。
44年基石沒人翻得動
美國的「一中政策」源自一九七二年,時任總統尼克森與中國大陸領導人在上海簽署的「美中聯合公報」,指出「美國認知中國立場,即海峽兩岸中國人主張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中在「認知」而非「承認」的模糊間奠下關係正常化的基礎。
四十四年來,不乏美國總統競選人或當選人在成為總統前考慮推翻「一中政策」,但從未有人挑戰成功。雷根在競選期間曾動念與台建交,卻在執政後難擋區域均勢與安全問題必須和中國合作的戰略考量,最後與中國大陸簽署對台最不利的「八一七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精神相違背,即使提出口頭的對台「六項保證」,但至今仍深受影響。
川普質疑「一中政策」,對台灣其實難有開心的理由,連複雜、牽一髮動全身的外交政策,川普似乎都慣性想成議價單上的單項報價,聽在盟邦耳裡很難不五味雜陳,如果美國未來不再信守「台灣關係法」,台灣恐將難以承受。
去年才離職的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就說,把「一中政策」當成和中國談判其他議題的籌碼,川普會將美中關係裡的氧氣一次全吸走,最終可能造成美國為換取自身其他利益,而冒險將對台灣的支持交易出去。
布魯金斯研究所國際秩序與戰略計劃主任萊特則說,川普把外交上的「一中政策」看成在經貿談判桌上喊價的思維,把美國對區域盟友的安全承諾視為可談判的資產,會嚇壞美國的區域盟邦。
台灣承受第一線挑釁
如果把「衝突、妥協、進步」,看作川普對中國的戰術使用,對台灣最糟糕的情境是「美國與中國衝突、美國拿台灣去妥協,以求取美國利益的進步。」
對照共軍軍機近來十五天內繞台演訓兩次,這是否正是美國學界早在選前就曾擔憂,會在美國政府權力交接期間對美國新總統的壓力測試?不得而知,但台灣卻已在第一線實際承受挑釁。
我前外交部長程建人分析,要改變美國的一中政策是不容易的,川普從當選人到真正就任為總統,相關政策論述是否會根據政府與幕僚團隊建議而調整改變,還需要觀察。
面對現在情勢,程建人建議,台灣對中國大陸要維持低穩定和平、不挑釁;對美則不能急求進攻,要隨時觀察情勢變化,不能只被當成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