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美術館 建構常民化美學環境

李碧華 |2016.12.05
984觀看次
字級

文/記者李碧華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歌藝術傳播公

定位為跨領域的展演場域,國立臺灣美術館呈東、西向長條型建築體,規模目前是亞洲最大。橫跨東西兩域的「美術街」空間、竹林內廳及下凹庭園的廣場可作多重組合的變化,主館東側設有「碑林廣場」,蒐集先賢已故書壇元老及當代書壇耆宿之手澤墨蹟、書法精品,再以現代吹沙技術精工鐫刻,呈顯原有墨韻風貌,集各家真蹟於一處,益增碑林之美感。

藝術家的生命印記及藝術典範傳承是無私使命,在文創知名人士吳放掌鏡下,國立臺灣美術館編印「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及「臺灣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片」以紀錄片,呈現傅申、莊嚴、廖修平等我國近代史中文物的代表人物,重要的開拓經驗及藝術歷程令人讚嘆。

抽象藝術一般被理解為一種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藝術,透過形狀和顏色以主觀方式來表達,被定義為沒有比喻現實參考的藝術。「薛保瑕抽象藝術」特展透過形狀和顏色以主觀方式來表達,彰顯歐洲抽象源流及戰後美國表現主義以降的藝術氛圍。她選擇「直接面對」做基調,面對畫風與具象畫的格格不入,更面對自已內心底層的心象。

文化為底蘊

影音紀錄寶貴文獻3巨頭

《溯古.開今.傅申》

傅申一生走上書畫史研究及鑑定之路,數十年學術生涯中並未停止書法創作,篆、隸、楷、行、草各體兼擅,尤以行楷書風采深入法度,能融宋元明各家元素,形成個人體貌。小字精雅,大字端嚴,點畫恣肆流暢,顯現蒼勁陽剛之美。

傅申不論在學術研究或藝術創作上都有輝煌成就,但他始終堅持: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

《清趣.瘦金.莊嚴》

莊嚴(1899~1980)一生淡泊清趣,素以瘦金體書法著稱,實則入手於薛稷,上承褚遂良,下迄宋徽宗,書法一脈相承,始能於一味勁瘦之外融入唐人法則。故能於剛勁中蘊含敦厚,灑脫中別具端莊,結體疏朗,文風自顯。

《符號.跨域.廖修平》

廖修平以本土文化為底蘊,發展出以台灣民間習俗為語彙的獨特視覺藝術,包括版畫、油畫、雕塑、裝置等多元表現形態,作品兼具傳統與現代,既古典又創新,視覺上的門窗、廟宇回文圖案、常民生活物件,或是觀念上的陰陽、節氣、禪意,均是常見的元素。

藝術展新貌

薛保瑕遨遊抽象藝術的深邃

無題

抽象性的符號書寫、圓的視覺結構,或是網絡形態的繪畫介面等,實際都是測量經緯的各種不同手段。遨遊於藝術家所築構的抽象藝術的深邃之境,沈思與解密其作品所闡釋的符碼,體驗藝術家在中西藝術融合下,所創發出的抽象語彙與獨特魅力,及其所蘊含的藝術風華。

流動符碼

當抽象繪畫擺脫結構簡化變形物象,視覺符號逐漸賦予具體指涉,薛保瑕選擇「直接面對」,面對空白畫布、面對宇宙的浩瀚、面對自已內心底層的心象。

非零點

選擇以抽象語彙創作,也喜歡由未知全然解放自我的方式開始。在發展過程中,理性與感性相互結合,使藝術家置身於一種自旋的關係場中……深厚的東方美學底蘊與人文素養,在西方藝術思潮的激盪下,豐富創作的視野與內涵,孕育出藝術家對多元媒材的靈活運用能力,建構出繽紛多彩的抽象藝術新貌。

流動現實

不停地實驗與回溯,不論冷抽象的凝練深邃,或熱抽象的奔騰激昂,皆呈顯出對生命的感悟、觸動及心緒流轉,蘊含對社會人文的關懷、歷史與現實的思辨、理性與感性的交織、精神與物質的對立及拉扯、意識與潛意識的迸發、伏流與迴盪等。

勢態

多元媒材的掌握與視覺符號的運用是創作的載體,面對的是歐洲抽象繪畫發展的源流及戰後美國抽象表現主義以降的藝術潮流;堪稱臺灣女性抽象藝術家創作巨幅作品的代表人物,彰顯抽象領域上,試探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其對抽象藝術在當代發展出新可能與新動能的強烈企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