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璟華
女兒七歲以前,我幾乎沒有一晚是睡踏實的。為什麼呢?因為女兒總是在半夜踢被子,她一動我就會驚醒,雖然我是閉著眼迷迷糊糊為女兒蓋上被子,但現在回想起那些日子,仍不禁唏噓感慨。
記得女兒一歲體檢時,我順口跟醫生提及踢被這個困擾我很久的問題,醫生看到女兒後腦勺有枕禿,又問我孩子是不是夜間還有盜汗?醫生說孩子缺鈣才會有這樣的現象,建議我補鈣。
回家後我立即查閱資料,發現干擾寶寶睡眠的因素還有很多,佝僂病、蟯蟲病、發熱、小兒肺炎、麻疹等疾病都有可能,這些疾病會導致寶寶出現煩躁、易出汗、睡不踏實、踢被子的現象,必須定期為寶寶驅蟲、做體檢,一旦發現寶寶體溫異常升高、夜間盜汗、枕禿、皮膚紅點等病症,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戰戰兢兢地熬了兩年,終於等到女兒三歲去幼稚園了,以為孩子長大一些,免疫力增強,不會再踢被子了,誰知道不僅繼續踢被子,還伴有多動、發脾氣、適應性差等特點。去了醫院一問才知道女兒感覺統合失調,就算身體處於睡眠狀態,但大腦皮層的興奮度仍不能降低,因此平時要指導孩子進行單足跳、雙足跳、兩足交替等多種行走方式的訓練,讓大腦發出正確的睡眠信號,協調好她的身體。
於是在那些日子裡,我沒有正常地走過路,總是陪著孩子單足跳、雙足跳,甚至在田埂或是花圃間的小路平舉雙手保持平衡,兩足交替走。我不知道周圍的人們怎樣看我們這一大一小,我只記得女兒當時的笑容和爽朗笑聲。
後來聽別人說,如果孩子白天玩得太過興奮,晚上睡眠時神經受到干擾,大腦一直保持興奮狀態,也會踢被子而難以入睡。我立即控制孩子的遊戲時間和內容,不讓她長時間看動畫片或是玩得太累,就算是節假日朋友聚會,一樣鐵面無情。
為了讓女兒睡得舒服,我更精心打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為孩子選擇光線柔和的小地燈,用厚重的窗簾隔絕外界的嘈雜,並用舒適、透氣、柔軟的睡衣包裹著她。最近逛百貨公司發現市場上有輕柔的羽絨被,還有小寶寶的睡袋,不禁感慨十幾年前哪裡有這些舒適的專用品,當時寶寶蓋的被子都是比較厚重的。
然而仔細一想才驚覺,當年幼小的寶寶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比較怕熱,再加上神經調節功能尚不成熟,很容易出汗,那些厚重的被子只會讓寶寶感覺不舒服,睡不安穩。說不定導致女兒踢被的罪魁禍首就是厚重的被子,而我卻為此糾結了好幾年,用盡了各種方法。
雖然女兒現在已經不再踢被子了,但比起她如今的青春叛逆,就像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擺在面前,讓我無所適從,我寧願回到女兒七歲前踢被子的日子,至少我還可以做一些什麼,也能聽到女兒嘰嘰喳喳的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