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蓑衣為名的胡同 圖/劉璟華
見證歷史的銀錠橋 圖/劉璟華
北京胡同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元代。因為在元代大戲曲家王實甫的《歌舞麗春室》雜劇中,就有「恰便以錦胡同」的唱詞。我這個歷史愛好者專程去了一次北京,只為了在胡同裡尋找歷史。
北京胡同的名字是當時社會現象的反映,北京城內廟宇多,街巷就以廟宇命名:嵩祝寺胡同、普度寺前巷、普度寺後巷……有一些胡同從名字看,就知道是產什麼的,比如蓑衣胡同、砂鍋劉胡同、沈篦子胡同、麻線胡同、笤帚胡同……而麻花胡同、麵茶胡同、熟肉胡同、炒豆胡同等就是盛產某種食品的。還有衙署警衛駐防也會反映到地名上,比如分司廳胡同、總鋪胡同、察院胡同、按院胡同……還有一些沒有產品,只提供服務的城市行業也會反映到地名上,比如洗染業的魏染胡同、以騸馬閹豬為業的騸馬張胡同、管接生的石老娘胡同、管殯葬的棺材胡同、火匣子胡同……現在你知道北京胡同有多複雜了嗎?
北京胡同還是歷史的見證者呢!
後海附近的銀錠橋,和其他石橋一樣被日晒被雨淋,但是在一九一○年卻見證了汪精衛謀刺攝政王載灃。雖然暗殺載灃失敗了,所有人都入了獄。但清朝廷為了穩定民心,最後只判他們終身監禁而沒有凌遲處死。汪精衛因為這次謀刺攝政王而名揚全國,他寫的「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獄中詩也傳唱於革命黨人中。辛亥革命以後汪精衛獲釋,此後在民國政壇上翻雲覆雨。
如果不是刻意尋找,我不會知道這些。當今天再看到這座石橋時,我豁然明白了很多人生的哲理。
熟讀《紅樓夢》的人,都知道《紅樓夢》中有條賈璉偷娶尤二姐後金屋藏嬌的「小花枝巷」。很多「紅學迷」都認為恭王府就是「大觀園」的原型,從而就把花枝胡同和《紅樓夢》聯繫到了一起,那麼尤二姐是否真的暫住過這裡呢?我仔細閱讀了《紅樓夢》第六十四回,看到這幾句話:「不過幾日,早將諸事辦妥,已於寧榮街後二里遠近小花枝巷內買定一所房子,共二十餘間。」因此我認為《紅樓夢》中的小花枝巷指的就是今天的花枝胡同。
這一趟胡同遊真是收穫多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