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重要 你在辦公桌用餐嗎? 文/麥可.艾克頓.史密斯 譯/劉盈盈 |2016.11.20 語音朗讀 12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作者簡介 麥可.艾克頓.史密斯 (Michael Acton Smith) 「平靜」網站Calm.com共同創辦人,也是網路遊戲和娛樂公司Mind Candy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美食當前,你是否有好好享用?圖╱黃士航 你總是在辦公桌吃午餐,一邊捏著可頌麵包的一角,一邊吞嚥咖啡嗎?或是晚上獨自用餐時,你發現自己呆站,並捧著一盤重新加熱的食物?用餐時間應該是工作日中獲得休息的大好機會,一個讓你可以暫停片刻並重振精神的好理由,卻有許多人將它們視為不得不做的麻煩事。圖╱大好書 文/麥可.艾克頓.史密斯 譯/劉盈盈 你總是在辦公桌吃午餐,一邊捏著可頌麵包的一角,一邊吞嚥咖啡嗎?或是晚上獨自用餐時,你發現自己呆站,並捧著一盤重新加熱的食物?用餐時間應該是工作日中獲得休息的大好機會,一個讓你可以暫停片刻並重振精神的好理由,卻有許多人將它們視為不得不做的麻煩事。我們對飲食的態度,從「一日三餐」轉變成「拿了就吃」的不規律進食。 從很多方面來看,匆忙進食對我們來說都不是好事。當我們匆促進食,缺乏適當地咀嚼,胃沒有時間產出消化所需的酶,不僅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許多研究也顯示,我們可能吃下比專注進食時更多的食物,並且失去了許多樂趣。 更廣泛地說,與我們身體的基本需求脫節,更是心理與生理不協調的狀態。從人類有文明紀錄以來,吃得好及飲食相關儀式,都是各種文化的重要關鍵。從法國人對飲食的崇敬──他們遵循一日三餐(根據二○一○年的一項研究,法國人平均每天花兩小時又二十二分鐘坐下來進食),到義大利人將飲食視為家庭的象徵,烹飪與飲食代表無數文化傳統的核心。從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到撒哈拉沙漠,宴席是全球各地最明顯的慶賀方式,無論是為了宗教節日、生日、婚禮或周末聚會。 研究顯示,比起單獨用餐的人,經常坐下來一起用餐的家庭成員,更容易感到快樂且較不會有過重的問題。與此理念相符,飲食習慣傾向與群體脫鉤的傳統社會,例如英國與美國,肥胖的比例也偏高。 儘管有上述的研究與數據,然而提到工作時的午餐,一般的想法仍停留在一九八○年代。我們都部分接受了葛登.蓋柯(Gordon Gekko,美國電影《華爾街》當中一位冷酷無情的華爾街傳奇投機客)的苛言:「午餐是為窩囊廢準備的」。一頓悠閒午餐的想法──意謂著你有機會面對面與同事或朋友交流──聽起來就像在偷懶。即使你設法走出辦公室用餐,極有可能還是手機不離身。 根據美國最新的一份報告,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職員,經常在自己的辦公桌上吃午餐。就算你想要走到附近的三明治專賣店,稍微伸展一下肢體,一旦發現你的同事都跟電腦螢幕黏在一起,你可能也不會真的那麼做(儘管你知道那麼做會使你下午更有生產力)。 當然,這是一種錯誤的節約。當你為了滿足飢餓而休息,你正在回應一項正常的生理需求,這個需求如未獲滿足,會使你在生理與心理上感到乏力。當你飢餓時,血糖水平降到最低,更容易感到暴躁易怒與萎靡不振。無論你在工作或玩樂,這樣的感覺都無法對你產生幫助。 重新發現從烹煮食材開始的單純樂趣,饒富創意地添加多層次口感來滿足自己。這個稍微加一些,那個稍微加一點,攪拌、燉煮、調味,能夠讓你平靜下來,並且有益你的心靈。烹飪帶來的感官體驗,尤其是烘焙時的揉捏與裝飾,能帶來與其他需要專注的創造性活動相同的好處。而美好的氣味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一項法國的研究發現,當人們聞到新鮮出爐的麵包香味時,會觸發自動為陌生人提供協助的行為。 我們可以這樣解釋這個看似離奇的關聯:因為麵包、香草等烘焙香味,觸發了孩提時去烘焙坊或攪拌碗中食物的快樂記憶。重新發現美好飲食的樂趣,有一種懷舊的吸引力;而重新烹煮使你感到快樂的餐點,會讓你有歌舞片《孤雛淚》(Oliver Twist)中奧利佛.崔斯特所說的「被填滿的感覺:滿足、快樂與平靜」。 (摘自《擁抱平靜:在每次呼吸中享受生命》,大好書屋出版) 作者簡介 麥可.艾克頓.史密斯 (Michael Acton Smith) 「平靜」網站Calm.com共同創辦人,也是網路遊戲和娛樂公司Mind Candy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史密斯在大學畢業後就決定創業,由於沒辦法從銀行貸到任何資金,母親借給他一千英鎊,卻歷經好幾次創業失敗,瀕臨破產,但他深信自己最新的點子絕對獨樹一格。而後,他創造出飼養虛擬寵物的線上遊戲──「莫希怪獸」(Moshi Monsters)席捲英國,成為兒童娛樂遊戲的全球奇蹟。在忙碌的工作中,史密斯發現自己因為壓力而瀕臨崩潰,於二○一四年褪下CEO職務。在澳洲休假期間體驗到冥想的力量,於是與亞歷克斯.圖(Alex Tew)創建「平靜」網站,提倡一場「平靜運動」。 前一篇文章 雲淡風輕 平凡人的不凡人生 下一篇文章 釐清感受 痛並不等於苦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6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9【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10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投向媒體】避免更多受害者【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