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倒影 永遠的青春期——《你的名字》

文/廖淑儀 |2016.11.19
2330觀看次
字級

文/廖淑儀

以繩結來比喻時間的流動變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很美的意象;從文字拆解黃昏是魔幻時刻,強調了自然的神祕性與不可抵擋的過程。這些極美極細緻的「說文解字」,幾乎就是整部戲的隱喻,帶著主角的執著,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就讀文學部國文學出身的新海誠,拍成的動畫電影也因此和其他動畫家不一樣。對他而言,意念與故事是主軸,影像是用來建立氛圍和烘托故事進行的。從他一系列的作品看下來,電影背景總是非常逼真美麗,每一個鏡頭幾乎都是一張唯美明信片,而主導的思想主軸,則永遠圍繞著失落與追尋,天空是主角經常凝視的場景,火車則用來比喻時間與情感的錯置。

到了《你的名字》,新海誠的企圖明顯放大了,時間與空間的範圍都更慎重與龐大,歷史的縱深、彗星的等待,小鎮與東京的拉鋸,時間的跳躍……場景與人事的變化,日常與錯置,其實是很精采細膩的,在主角的追尋中,一步一步走向奧祕的所在。

只是,這電影居然沒有打動我。

如果,結尾的三葉與瀧的再次相遇:「你似乎在哪裡見過」,是作為倒敘的起點,再重演一次,或許可以拿來搬演「一見鍾情」這種傳說的美好意義。又或者劇情就到小鎮被拯救後,以主角兩人簡單的話語作結束,留一個想像的開放結局,那麼或許都還有令人回味唏噓的可能。

然而,因結尾的延宕,讓我突然覺悟,原來所有的歷史背景與傳說,那些岔出去的美與深度,一下子縮小只成戀愛的場景,隕石的災害小鎮的人情與傳說好像都不太重要了,一切都為了多年後兩人再度相遇,逼出那句︰「你的名字是……」這個灑狗血接近大團圓的結局,的確破壞了故事裡原本的深度、廣度,以及隱喻的美麗。

說起來,執著和耽溺是不同的。執著可以拍出多樣化題材的電影,導演沒有執著,或許成就不了風格;耽溺卻除了執著,只有執著。新海誠執著於「追尋」,耽溺在甚至更明確的「靈魂伴侶」。

耽溺讓他的故事少了許多關懷,例如形象鮮明的永遠只有男女主角,例如小鎮的定位與傳說沒有得到稍稍完整的說明,無法成為包覆人物的真正落點;例如處理到唯有三葉可以動搖父親意念的部分了,卻只是略過,以小鎮被拯救來代替這其中的化解。整個故事世界縮到只有兩個人的過程,甚至到最後只有形式上的對看呼喊,怎麼樣我都無法感受到他們彼此真正的感動。

日常之中的觸動是孩子氣的情竇初開,然後就是事件發生時的燃燒動力,過後又只是徒具形式的懷念與相遇,那些真正觸動人心的愛情過程其實沒有發生,也沒有深入其他人性的描繪,談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就是薄弱了很多。

或許是我想得太多,日文主題歌唱來那樣青春蓬發,在日本、韓國、香港、台灣,這部戲就是那麼受歡迎,或許剛好填補了人們,在對現代物質生活的失望後,反過來對過往純真生活與青春痴狂的嚮往。也或許新海誠就是一直要在那樣的位置裡想像他的創作:那永遠的青春期,永遠的十八歲,永遠的在「小孩與大人的轉角裡,蓋一座城堡」吧(五月天中文主題曲歌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