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古人】 王昌齡之禪心

文/劉潔 |2016.11.15
1338觀看次
字級

文/劉潔
王昌齡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有「詩家夫子王江甯」之譽。王昌齡的邊塞詩善於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力,其詩既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壯志,又有「已報生擒吐谷渾」的勝利喜悅。

其一生也如其詩般悲壯,早年貧賤,困於鄉野;不惑之年,始中進士。仕途坎坷,屢屢遭貶,安史亂起,命喪亳州。

王昌齡二十多歲時離開家鄉山西,開始一段學道的經歷,但王昌齡把學道只當成了一種好奇而已。後於長安不得志,於是他西出長安,投筆從戎,從此踏上出塞之路。邊關歲月,頭頂是自由的塞外風,腳下是沉重的邊關土。一心想在邊陲建功的王昌齡,提筆寫下〈望臨洮〉:「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就是這樣一位錚錚鐵骨的豪情戰士,也是一位與佛有緣的文人。在其詩作中,有相當數量與佛教有關的作品,其中不乏遠離塵俗,靜心問禪的佳作。

如〈靜法師東齋〉中云:「築室在人境,遂得真隱情。春盡草木變,雨來池館清。琴書全雅道,視聽已無生。閉戶脫三界,白雲自虛盈。」其中一書一琴,將世俗隔絕於身外,身心通達無生禪定之境,這或許就是這位邊塞詩人內心真正在尋求的安寧吧。

王昌齡的詩中也記錄了他與高僧往來問禪的一些趣事,在〈遇薛明府謁聰上人〉中載:他和好友柏梁一起去拜謁高僧聰上人,聰上人禪居石室陳設簡單,獨一繩床可眠,令人歎為觀止的是繩床上一隻猛虎正在酣睡。王昌齡起初驚恐萬分,轉念間卻不由得對高僧聰上人的攝受之力不禁讚歎。雖未見到高僧,但在聰上人的石室中已經感受到了遠離浮華和煩惱的愜意。

「幼聞無生理,常欲觀此身。」王昌齡幼年接觸佛法,知道佛教所講不生不滅的道理,於是經常按照佛法的要求關照自心。在修行的同時,與高僧往來問禪,不僅得到了為人處世的指導,而且深得法雨恩澤。在蒼茫邊塞,矚目蒼涼,雖然身處權鬥與殺戮,或許是禪讓他的內心堅守了一分寧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