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不來,觀光產業一片蕭條。行政院因此推出振興國內觀光措施,擬提撥三億元補助陸客團旅行社轉型為國旅團,同時針對四十八萬軍公教持有的國民旅遊卡,限縮一半比率配合振興國內旅遊,並用於陸客衝擊最大的「重災區」縣市消費。其實這些措施是捨本逐末的做法,且三億補助款只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因為根本問題在客源,陸客不來,怎麼作都枉然。
五二○之後第一個走上街頭的團體是軍公教,因為年金改革問題被羞辱;第二個走上街頭的團體就是觀光產業,因為陸客不來之後,影響到整個產業的生計。如今雖然抗議了,但是旅行社和巴士業相繼倒閉之聲時有所聞,此時交通部才規畫出「振興國內觀光措施」,以補助陸客團旅行社轉型為以國旅團為主要項目;同時限縮國旅卡的使用縣市。成效如何,不問可知。
去年陸客來台觀光達四百萬人次,陸客團旅行社生意興隆,帶動旅館業、巴士業、餐飲業,連夜市小吃攤都受益。旅遊業一下從春天到冬天。三億元補助,根本無法彌補陸客不來的產值。且接待陸客的旅行社轉型為接待國旅團的旅行社,問題很多。
國內旅遊大多是自由行,靠旅行社的旅客不到一成,轉型後不但擠壓到原來經營國旅的旅行社,而且市場也沒那麼大,大家一起喝西北風。更何況專營國旅的旅行社沒補助,內心不平。
要求軍公教持國民卡赴特定縣市消費,也就是交通部宣布的「重災區」,像是花東、高雄、南投、新北等縣市,其實影響最大應該是台北市,因為陸客重要景點如故宮、士林夜市、國父紀念館、台北一○一,全都在台北市,而台北市卻不在重災區之列,交通部的規畫似是形式主義,沒有考慮到實際問題,且公務員要到外地消費也不見得心甘情願,徒增困擾而已。
新政府上台之後已經預見兩岸政策影響下,陸客來台將重創觀光產業,因此也大力推動其他國家來台旅遊方案,尤其是新南向政策的東南亞國家。但是東南亞國家來台人數增加有限;旅行社的東南亞導遊人才奇缺,外交部長李大維都說,外交部精通泰語的外交官沒幾個,更何況是導遊,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緬甸等國就更別提了。就算東協十國都願意配合,加上東北亞的南韓、日本的觀光客總合,也抵不過大陸客。
觀光產業的根本問題在客源,最大客源就是陸客,陸客又是全世界購買力最強大的客群。陸客不來,政府再多的措施也救不了觀光產業,更何況三億元連蒸發值的百分之一都不到,能濟什麼事?而且八千元的國民旅遊卡光住宿費就去掉一半,還能買什麼東西?這樣的消費力根本不能跟陸客的購買力相比。
正本清源,讓陸客慢慢回流才是正道,要陸客回流當然要靠政府的兩岸政策,不提九二共識,至少得想個解方,突破兩岸僵局。兩岸僵局不解,政府做再多、再大的努力,也是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