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矚目的美國總統大選,這一場真小人與偽君子的戰爭終究有了結果,代表共和黨的川普勝出。這一場選戰代表著多重的意義,從世界各地反全球化的浪潮衝擊以來,到美國大選進入最高潮,顯然美國也沒能阻擋這股巨浪。這場選舉結果不僅衝擊美國社會,對亞太地區的戰略也會有全新的局面。顯然美國選民選擇了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近年來在世界各地激起了反全球化的浪潮,從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到英國倫敦市長沙迪克汗,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當選,都可以看到一股反體制、反威權的浪潮。最大的一場投票──英國脫歐公投,英國民眾也選擇了反精英政治的舊格局,走回保護主義的道路。英國脫歐派打出的口號是「取回掌控權」,川普打出的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有異曲同工之妙。當人們不再對執政者產生信任,就會選擇一個反體制的人。美國不例外的也選擇了一個顛覆傳統的人選。
川普提出的主要政見,包括反全球化,反華府體制集團,他更反對美國一向引以為豪的移民政策,要求重建白人種族的優勢地位,拒斥文化多元主義,並抵拒伊斯蘭教和穆斯林。改變更大的是外交政策,他主張採行孤立主義,不再擔負起國際警察的角色,那些國家應該自行負擔起保護自己的責任。這些主張完全顛覆了二戰以來美國所建立的冷戰秩序,當然也顛覆了從那個時候建立起來的價值。
川普的對手希拉蕊所代表的正是從冷戰以來所建立的美國價值,尤其是文化多元主義、宗教寬容政策、兩性平權關係,及對少數族裔包容的民權主張。當然希拉蕊也代表著既得利益集團的貪婪、腐敗、玩法、弄權。川普的主張無疑是白人優越論、保守主義與男性沙文主義勢力的反撲,不但直接衝撞民主黨的多元價值,也與共和黨的主流立場相違背,許多共和黨大老也跟著反川普。許多人卻將此次大選視為「川普革命」,顯然革命成功了。
川普當選之後,美國社會可能因川普的移民政策和種族政策而衝突加劇。未來的族裔政策和移民政策恐會緊縮;美國的民主形象更因為這次選戰的互揭瘡疤、互噴口水而受損,美國恐難再以民主作為一塊號召世界的金牌,美國長期作為世界警察和世界典範的角色也將落幕。
影響最大的是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美國全球經濟霸權的地位式微之後,川普的言論讓那些受到自由化和全球化傷害的基層勞工得到安慰。川普反對歐巴馬力推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衝擊到整個亞太地區,他並揚言會讓北京知道誰才是全球經濟的老大,顯然這樣的外交叫板方式也顛覆了美國傳統的亞太政策,未來中美之間的競爭勢必加劇。
川普現象反映的是美國社會對全球自由貿易的敵視,川普革命成功反映的是美國民粹主義的興起。這股浪潮從歐洲席捲到美洲,未來的世界將是個不確定的年代。面對川普的當選,政府必須更了解到美國的不可測性,台美關係的格局雖不會有太大改變,但是牽涉到中美台的大三角關係必然劇烈動盪,政府應及早籌謀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