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昨賜匾「德侔道昌」,孔廟文化基金會將匾額放置在大成殿左側。圖/鄭維真
【本報台南訊】台南孔廟大成殿懸掛歷任清代皇帝、民國總統致贈匾額,堪稱擁有「御匾」最齊的孔子廟,昨再添總統蔡英文賜匾的「德侔道昌」,共有十五面,蔡英文說,這面匾額除勉勵國人,也期許自己能德治禮化、昌明濟世,讓台灣更進步。
蔡英文表示,環顧東亞文化,儒學是最重要的文化成分之一,全台首學台南孔廟創建以來已三百五十一年,期間台灣也發展出本土的儒家漢學,尤其台南之所以有深厚的人文底蘊、風俗民情,都與台南是本土儒學發源地有關聯,盼未來大家承繼先人的努力,並透過自己生命實踐,豐富台灣文化。
對於「德侔道昌」的涵義,蔡英文認為能勉勵國人,同時也期許自己德治禮化、昌明濟世,也讓台灣社會更進步、更繁榮、更理想、更祥和。
由於上屆總統馬英九致贈的「聖德化育」匾額規格太小,並使用陰刻,遭外界抨擊對孔子大不敬,連忙重新製匾;這次為了避免規格再出錯,孔廟文化基金會特別提供總統府匾額規格,因此過程相當順利,表框也照例使用國花梅花。
成大歷史系教授、孔廟文化基金會董事何培夫表示,「德侔道昌」為讚美孔子德業相若,德可覆育人,道可昌明,傳播道理,將儒家學問弘揚昌大。
自康熙以來,有八位清代皇帝、七位總統賜匾台南孔廟,何培夫指出,歷任元首都以優雅文詞讚美孔子,基本上不會重複;不過,嚴家淦與康熙重複「萬世師表」,陳水扁則與宣統「中和位育」相同,但宣統並未統治台灣,因此僅在大陸看得到。他說,親自到台南揭匾的總統有馬英九及蔡英文兩位,象徵不分黨派,尊重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