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陸客來台人數驟減。據觀光局統計,九月陸客比去年同期減少十三萬多人次,減幅高達百分之三十七點七九;雖然韓國與東南亞國家旅客有成長,仍無法彌補陸客的巨大缺口。政府要振興觀光業,必須多管齊下,除了補助國內旅遊,努力開闢東南亞、南亞客源,更須加速放寬陸客自由行的限制。
五二○以來,大陸團客來台人數驟減,已有一家專做陸客團的旅行社倒閉。九月中旬,旅館、旅行社、精品、導遊與遊覽車等行業發起「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大遊行,呼籲政府正視觀光產業受到的衝擊。
十月下旬,屏東市凌雲新村的巷弄裡,有民眾發現一起火燒車事件,警方查出是一名遊覽車司機,原先看好陸客商機,好不容易考上導遊執照,不料陸客團驟減,八月以來帶團量掛零,因此尋短。這件慘案只是冰山一角,陸客團急凍對民生的衝擊,已超乎各界的想像。
商總理事長賴正鎰日前指出,最近又有十家遊覽車業者倒閉,總計五二○迄今已倒了三十家。陸客團驟減,對觀光產業打擊非常大。依觀光局估計,今年陸客可能比去年減少九十萬人次,儘管東南亞各國來訪的觀光人次大幅成長,卻彌補不了陸客團的缺口。
自國道火燒車事件以來,陸客團急凍,短期內難有轉機;旅遊業者應仔細思考轉型,朝向高品質深度旅遊發展,政府則應檢討對陸客自由行的不合理限制,如每日上限五千人,目前陸客團大幅減少之際,旅遊業者已經苦哈哈,不宜再限制陸客自由行人數。
至於開發東南亞與南亞市場,政府與民間部門應多管齊下。以印度市場為例,每年來台旅遊人數僅區區二、三千人次;而台灣赴印度旅遊人數亦不到二萬人次,與兩岸旅遊簡直無法相比。未來若要吸引東南亞或印度民眾來台旅遊,不論在觀光拓展、語言人才培育與飲食文化交流服務等方面,都有很多尚須努力的空間。
為振興國內觀光產業,行政院擬提撥三億元,補助民眾參加國內團體旅遊,每人每日住宿補助六百元,餐費三百元,遊覽車每日車資補助一半,導遊費每日補助一千五百元,每團團費補助上限一萬五千元,最快十二月起推出。這類方案究竟效果如何,看看過去幾次振興經濟方案便知。
近年來因應景氣低迷,政府多次推出振興經濟方案,包括對國內旅遊住宿的補助。以去年十一月為例,馬政府推出振興經濟方案,交通部針對旅宿、遊樂園的消費給予一定金額補助,由於事先與旅遊業者連繫不足,相關辦法公布後,民眾上網登記,造成網路大當機,結果民怨四起;原本美意卻引發民怨,使得效果大打折扣。
因應陸客團急凍,政府將推出國內旅遊補助救急,但必須避免重蹈先前馬政府時代的錯誤,簡化程序,讓民眾真正得到補助與好康,才能達到刺激國內旅遊而振興觀光產業的目的。而在鬆綁陸客自由行、拓展東南亞、南亞市場方面,必須更積極進行。